兴业证券张忆东:8月之后,市场有望迎来中级行情

2019-06-11 22:17:50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王晓宇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看对大盘一次两次,可能是运气。连续多次预测成功,则多半是有真本事。

  作为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早在去年四季度就提出了今年A股环境改善的观点。而当反弹行情如火如荼开展之际,他又出奇冷静,率先预言A股三月下旬“倒春寒”。“倒春寒”兑现之后,4月底提示二季度后期的“夏日寒风”调整又被他的预言说中。

  可以说,张忆东对市场的观点已多次被行情随后的演绎验证。

  那么,这位分析师如何看待当下的市场调整?调整的时间会有多长?在调整中,投资者应该布局哪些优质资产?

  在今日举行的兴业证券2019年中期投资策略会上,张忆东表示,三大变数将导致在未来的数个月里A股走势仍不明朗,建议投资者躲过“夏日寒风”,为“秋冬行情”精选最具性价比的核心优势资产。

  中短期宏观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张忆东认为,目前国内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着取舍选择,监管对不同的经济形势可能采取不同的政策。因此,投资者对于经济政策的预期依然会有分歧。

  同时,美股基本面存在不确定性,下半年美股依然有调整风险。标普500指数一季度盈利同比增速已经降至0附近,科技股盈利领跌。下半年,美股上市企业的盈利增速可能进一步下行。美国国债长短期限利差出现倒挂,经济走弱的风险上升,预示美股中期调整压力仍在,甚至降息周期的开始阶段都未必能扭转股市阶段性调整的趋势。

  美联储降息影响几何?

  美国就业数据的突然放缓,使得市场内充斥着对美联储放宽货币政策的预期。多家投行预计,美联储年内可能实施降息。

  张忆东认为,降息怕也难扭转美股的中短期跌势。美国股市的走势与企业盈利息息相关,与政策变动、流动性联动性不大。

  兴业证券统计了美联储自1989年以来降息政策发布后的标普500指数的表现。统计发现,降息后美股涨跌不一。1989年、1995年、1998年降息后美股上涨,而2001年、2007年降息后美股开始了下跌趋势。其走势分化的背后来自企业基本面的差别。

  此外,从大类资产表现来看,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之后一年,除了1995年之后亚洲金融危机临近以及2007年之后全球金融危机,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5次降息周期中有3次新兴市场MSCI指数跑赢标普500指数。

  外资还会继续买买买吗?

  “全球走向负利率环境下,中国股市和债市吸引力强。”张忆东表示,从今年5月的资金动向看,虽然人民币汇率贬值,然而“境外机构”仍在继续增持中国债券。

  张忆东进一步分析道,以对冲基金为代表的中短线外资可能会随着A股中短期走势而进出,但以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等为代表的中长线配置型资金,目前对中国优质资产的配置比例仍然较低。因此,当中国核心优质资产的价格合适时,这类资金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A股。

  “爱在深秋”

  综合以上多重因素考虑,张忆东认为,A股有望在三季度的前半段延续调整走势,并构筑N型走势的底部。8月之后,市场有望迎来具有可操作性的中级行情。

  改善因素来自三方面。张忆东指出,首先,外部因素有望在三季度明朗起来;其次,联储9月降息预期或有明显提升;第三,A股上市公司业绩揭晓,各领域具有核心优势资产的龙头公司的盈利或受益政策红利,其动态市盈率或者股息率将吸引全球机构资金加大配置力度。

  “从资本回报率(ROIC)看,2010年之后中国A股非金融公司的ROIC持续下降,甚至低于一般贷款加权利率,在2015年之后有所改观,尤其是加入MSCI指数的A股龙头公司,ROIC明显提升,且与整体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张忆东进一步解释道,目前,各领域具有核心优势资产的龙头公司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若继续调整,核心资产将迎来更好的买入机会。此外,海外中概股估值同样已经回到长期的底部区域。

  投资策略上,建议投资者关注未来的大趋势,2019年是新牛市的起点,是核心优质资产的牛市,而非全面性牛市。具体而言:

  1)短期考核的绝对收益型资金,左侧频繁交易不如避险、不折腾;

  2)短期考核的相对收益型资金,做交易也不如调整持仓,精选最具性价比的核心资产,防止“伪核心资产”的基本面触雷、防止“抱团取暖”高估值拥挤交易下的短期踩踏风险;

  3)长线配置资金最轻松——在中国核心资产的战略机遇期,利用市场调整、逢低布局。

  投资主线上,张忆东也建议从三方面布局:

  1. 中短期而言,精选必需消费相关龙头并严控性价比,乳业、啤酒、医药、燃气、教育、家电、中低端服务业等板块受益于减税、扶贫、稳定就业、刺激内需等相关政策,料将有不错表现;

  2. 中长期看,精选“补短板”领域,如科技龙头股,但需防止估值泡沫,选择时还需关注企业在政策扶持之外的真正“自主可控”的科研实力、盈利能力;

  3. 长期看,利用“黄金坑”布局中国“最硬的核心资产”,包括难以替代或者不可复制的品牌消费品,也包括金融、地产、机场等“类债券”行业最具竞争优势的优质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