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防雷:走出西北的防雷“专业户”

2017-11-10 10:39: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阮晓琴

  层层叠叠的贺兰山山脉横亘于内蒙古和宁夏之间。贺兰山南麓,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塞——有“塞外江南”之称的银川平原,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宁夏中小企业50强的新三板挂牌企业中科防雷正坐落于银川市高新区一隅。

  金秋十月,全国股转系统、宁夏证监局和上海证券报联合举办的“新三板万里行-宁夏专场”的调研团队走进了中科防雷。这是一家以防雷产品、防雷工程和防雷检测为主营业务的高科技企业,在其办公区西侧的展厅内,各式避雷针风格迥异,附在风机叶片上的防雷接地引线红灯闪烁,同厅展示的还有“雷电防护智能在线监测系统”和“雷暴探测与雷电预警系统观测站”。那么,这家偏居西北的企业是如何追赶防雷细分市场龙头的呢?

  贺兰山里挖到第一桶金

  防雷市场与降雨状况息息相关。南方地区雷电频发,防雷需求旺盛;北方气候干旱少雨,防雷需求不多。但气象通信专业毕业的中科防雷董事长高攀亮独具慧眼。2010年,在宁夏气象局防雷中心干了10年防雷检测,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防雷专家后,高攀亮选择下海经商,创办了宁夏第一家民营防雷企业,硬是在北方的山沟沟里“刨”出了一番天地。

  高攀亮的淘金之路是从服务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的防雷工作开始的。凭借丰富的专业经验和职业敏感,他判断贺兰山一带新开采的矿山没有防雷设施,容易遭雷击。他几番波折,找到了当地某大型国有煤矿负责人的办公室。“一开始人家连头也不抬,我脸皮厚,就自己搬凳子坐下来,问这位负责人最近有没有雷击事故发生?我有办法用最科学和经济的方法来防雷。”高攀亮回忆,在接连回答了这位负责人的几个专业问题后,他得到了信任,还争取到了给矿区做防雷讲座的机会。“做完这个讲座,公司第一单200多万元的合同就签下来了。”

  还有一次,贺兰山南麓的一处电力高压线遭雷击被劈断,重建方想选一家售后服务好的防雷企业。高攀亮觉得机会来了,就去参加防雷项目招标,但第一轮答辩后,面对从业经验更为丰富的南方某同行,他落了下风。高攀亮找到供电系统的专家请教技术问题,回去后又反复修改方案。“我紧紧抓住了一点——对方的方案适用于南方的平原,但是在西北的山区里,采取的技术手段应该是不一样的。”最后,中科防雷以更适合于贺兰山区的成熟防雷技术和更优惠的付款条件,中标了这一项目。

  从赚到第一桶金,到创建一家优秀的公众公司,高攀亮很快就将中科防雷带到行业第二梯队。2015年新三板火爆,中科防雷成功挂牌。此后,中科防雷发展迅猛,连续两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实现翻番。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攀升的背后,是中科防雷抓住了防雷行业政策红利释放的市场机遇。2014年,公司主营业务还是比较单一的防雷产品设计和服务。2016年,中科防雷新增了防雷工程业务。2017年,防雷检测资质行政许可全面放开,中科防雷又顺势取得防雷检测等14项资质,从而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为后续大展拳脚作好了战略布局。

  存量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防雷产品应用广泛。其中,通信、建筑、电力、轨道交通和石油石化5个领域市场份额接近90%。

  高攀亮认为,中国防雷行业发展黄金时期在2000年至2010年,这期间基础设施、电力通信等项目大规模上马,防雷需求爆发。2015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超过20%下降到10%。新增投资少了,防雷行业发展速度随之回落。

  招商证券研究也表明,2010年至2015年,我国防雷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而综合2016年至2018年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防雷产业在其中的占比,预测期间防雷市场规模将从365亿元增至407亿元,年均增速为5.5%。

  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防雷行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中科防雷2015年12月披露的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目前我国雷电防护装置年销售额仅约10亿元,市场普及率尚不足5%,而美国高达98%。

  有专家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防雷行业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提出,防雷行业正在由快速发展阶段进入成熟阶段,总体上防雷市场将由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在存量市场的竞争状态中,防雷产品技术、品牌将显得尤为重要。防雷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政策将推动防雷行业进一步市场化;细分领域的多数品牌将被整合、并购或倒闭,同时会出现大的综合性防雷公司;新技术将不断涌现,尤其是智能防雷领域。

  高攀亮认为,防雷行业仍存在结构行机会,新技术带动下,智能防雷产品将替代传统防雷产品,将重新开启一个百亿规模的市场。此外,高铁、军工、古建筑等领域还有较多新增市场机会。

  从西北走向全国

  为了赢得未来的市场机会,中科防雷加大投资,开发防雷智能化新产品。2015年、2016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之比分别高达42%和32%,资金主要用于雷电防护智能在线监测预警预报系统、雷电防护智能监测设备及在线监测系统研发项目。目前,这些智能新产品已经在文物古建筑、银西高铁、国防军工等防雷工程的项目上试用,取得了较好效果。这是国内最早一批投入试用的智能防雷产品。

  除了新产品开发,中科防雷还做好了开拓全国市场的准备。防雷行业细分领域各种准入门槛特别多,中科防雷这两年铆足了干劲,获取各种资质。

  记者看到,中科防雷中阿信息港办公走廊过道墙壁上,贴满了各种防雷科普漫画和员工的摄影作品,还有一面墙贴满了专利证书和资质证书。据介绍,目前全国两三千家防雷企业大多聚焦于单一细分行业,同时拥有特种防雷工程和电子智能化专业承包资质的,包括中科防雷在内不过五六家。而同时具备防雷检测资质、CMA(计量认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三项资质的,全国仅有中科防雷一家。

  借助拥有防雷工程和防雷检测资质的优势,中科防雷把业务版图从西北拓展至全国。今年,公司招兵买马,将销售网络顺势铺至全国18个省份,包括北京、贵州、重庆等防雷主要市场。从行业角度,高铁、军工、古建筑是公司布局的重点领域。最近一个月以来,公司陆续中标全国多地的项目。

  不过,高攀亮同时表示,作为一个区域性企业,中科防雷拓展全国市场也面临较大挑战。一方面,对于一家背景单一的民营企业来说,拓展大中型企业客户并非易事;另一方面,人才短缺也是中科防雷的短板。高攀亮介绍,经过这几年的磨炼,公司培养了一批专业防雷队伍,技术与研发、管理团队都建立起来了,且实施了股权激励,员工凝聚力好,但人才缺乏还是最大的短板。

  “我们目前的目标是,撵上国内领先的同行,实现营业收入上亿元,未来发展成为防雷市场的龙头企业。”高攀亮信心满满地说。

  (参与本次调研的人员:阮晓琴、郑培源、盛景荃、陈国庆、李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