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小微金融机构要与大银行错位竞争

2017-03-28 19:13:12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高翔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高翔)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日前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期间表示,应该积极发展小微金融,服务于消费升级。从事小微金融的机构应该与大型金融机构错位竞争,不能有将小微金融作为跳板做大业务的想法。

  吴晓灵是在出席《财经》博鳌早餐会时发表上述观点的。她指出,如果要给“小微金融”下个定义,应该是指金额较小的各类金融活动,包括小额信贷、小额保险、小额众筹、小额支付等。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开发署的小额信贷就进入了中国,但那是公益性的。2005年,世界银行召开小额信贷年会时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并且强调是要商业可持续的,而不是基于捐款的形式。

  吴晓灵特别强调:“小微金融一定要定位于小额,这样才容易控制风险,也能与大银行错位竞争。2008年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启动了小贷公司的试点,但很多小贷公司申请了牌照后并未定位为小额,而是想以小贷公司为跳板跻身大的金融业务。目前看,凡是发展得好的小贷公司,都是将自身定位于小额的,而出风险的小贷公司基本都是做大额过桥贷款的。”

  中国已进入多元化、差异化的消费时代,这在吴晓灵看来有助于小微金融的发展。互联网上简约透明的消费容易形成规模效应,而且中国人口众多,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相当规模的需求。

  而小微金融恰好能满足定制化的融资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BAT等公司能依托自身的场景,迅速找到细分市场,且订单化的生产便于控制市场风险。而由于小微金融的金额较小,便于在便捷和安全上都求得平衡。

  “当时在设计小贷公司的试点方案时,规定只贷不存,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吴晓灵强调,“让小贷公司玩自己的资本金,即使它玩不下去了,也没有外溢效应,不至于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不玩公众的钱,这是底线。当时规定,小贷公司可以向银行融资,上限是资本金的50%,这也只是开了向机构融资的口子,没有突破‘不玩公众的钱’的底线。”

  她还认为,小微金融并不太适合大银行来做,有技术优势的互联网公司和民间资本更加适合从事小微金融。金融的需求是分层的,金融机构也应该是分层的。大银行应该做比较复杂的、大型的金融业务,把小微金融留给社会资本去做。

  小微金融的一大作用,是帮助客户积累信用,而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并没有机会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吴晓灵介绍说,国际上很多小额信贷的特点是,第一笔放款金额少、利率高,年化能到30%以上,但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贷款的可得性比贷款成本重要得多。尽管年化利率看上去很高,但由于借款期限短,利率的绝对额并不大。随着客户慢慢积累自己的信用,借款次数增加,其借款额度就会慢慢变大,利率也会逐渐走低。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吴晓灵向人大提交了关于制订《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议案。她指出,目前所有个人的信息在网络上基本上是“裸奔”的状态。事实上,企业拥有的数据越多,责任越大,因为一旦客户的个人信息泄露,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个人信息保护的生态环境对于国家的信息安全和国际竞争力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说,个人信息保护,是信息挖掘和运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