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策 | 用技术和金融创新双轮驱动实体经济升级

2017-03-09 12:05:5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两会报道组

  实体经济是根,是筋骨;金融是水,是血液。归根到底,还是要筋骨强壮,中国经济才能走得更稳更远。而打造中国实体经济的“升级版”,必须在创新引领之下。

  全国两会期间,发改委、银监会、保监会多个部委负责人言谈话语间,或多或少都涉及促进中国实体经济发展这一话题。多位政协委员围绕如何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委员、上交所原理事长桂敏杰提交的三份提案,有两份与实体经济相关。民建中央在一份提案中建议,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全面打通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昨日在全国政协经济组驻地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保监会正在探索险资投资PPP等支持实体经济渠道。

  抓住实体经济“升级”之魂

  “我们要打破传统制造模式,颠覆传统思维,从用户端需求来驱动企业的整体变革。”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的一句话,点到了当下振兴实体经济的“要害”——创新是制造业的新出路。可以说,当下中国实体经济已经告别廉价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时代,必须进入“创新引领”的新时代。

  事实上,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靠创新,首当其冲就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靠创新,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离不开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身就是创新,全面提升质量水平的核心也是创新。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实体经济应向高端、高质、高效转型升级。首先要着力推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要在科技人才、科研装备、科研技术的建设上对实体经济实行优惠补贴政策。”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回天新材料公司董事长章锋说。

  作为制造业领域的权威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在全国两会期间一直在谈关于实体经济的问题。他建议,传统产业也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改造力度,提升传统产业。其中,对于制造业而言,要把“三去一降一补”落到实处;制造业企业不能三心二意,而是要专心于各自的主业,通过创新,取得核心专有技术,坚持深化改革,脚踏实地做好制造业。

  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认为,振兴实体经济并不等于保护落后产能,要做好加法,充分调动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能动性,通过发展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来增强实体经济的竞争力,培育增长新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表示,要真正落实振兴实体经济的精神,关键就是要树立创新驱动、追求卓越品质的国际化竞争意识,并且付诸行动。他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的表述深有感触。他认为,实体企业要不断释放创新驱动的能量,持续追求产品的卓越品质。

  “要注意发挥天使投资的作用,天使投资是创新链转向产业链的一个工具。”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辜胜阻7日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在引领实体经济转型方面用了很大篇幅,强调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他建议,推动技术驱动和金融驱动相融合。

  在他看来,过去一年,深圳民间投资高速增长,正是得益于创业、创新的浪潮,将创业、创新和创投联系在一起,实现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双轮驱动。

  促进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战略新兴产业靠技术支撑,但是技术创新没有金融创新的支撑,很难做大做强。因此,要构建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平台,打造科技金融业,让科技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辜胜阻说。

  如何让“金融血液”流向实体经济?这正是代表委员们思考和建议的重点。

  李毅中认为,当前实体经济存在主要问题之一,是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减少,工业制造业投资增幅减少,民间投资意愿不强等。他认为,资金若是过多流向股市、债市、房市、期市,实体经济获得的资金就会减少,要警惕实体经济“脱实向虚”,防止工业被“空心化”。

  桂敏杰在《关于推动公司法修改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提案中建言,国家有关立法部门和管理部门,应该适应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就公司法涉及的有关制度障碍、“瓶颈”和“缺口”深入调研,以便修改。他认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更加灵活包容的投资保障制度。

  民建中央《关于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发展力度 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提案》提出很有“创新性”的建议: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全面打通直接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