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斌:“一带一路”航程的新期待

2017-05-09 07:32:4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盛斌

  ■“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倡议,它还是中国参与及引领全球经济治理,特别是增强全球制度性话语权的“试金石”,从而为构建与宣扬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提供了难得的实践机遇。在当前“逆全球化”思潮的冲击下,“一带一路”为维护经济全球化与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进一步彰显中国在地缘经济合作方面的优势,以及在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制订国际规则、管理国际联盟和维护国际发展道义方面的能力。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2017年5月14日-15日在北京举行,这将是中国继APEC北京峰会和G20杭州峰会之后举办的又一次重量级主场外交和高级别国际盛会。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三年之后,其建设正处于全面推进的关键节点,此次高峰论坛旨在盘点过往成绩,凝聚合作共识,筹划未来发展,塑造经济全球化新引擎。国内外社会各界对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新航程充满了期待。

  从倡议到行动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成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指导性纲领文件。至此,“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当代唯一综合性、集成性与系统性的泛区域经济合作倡议闪亮登场。

  “一带一路”倡议目标高远,致力于打造“三个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它奉行“五大原则”——和平共处、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通过“五通”开展全方位合作——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重点路线是“五大战略方向”,特别是“六廊六路多国多港”。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具有非常深刻的国内外背景。

  从国内视角看,“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寻求新的外部空间,其中包括了拓展持续的新兴外部市场需求、化解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和产能过剩、保障能源与资源的充足而安全的供给、为中西部地区开辟全方位和高水平开放新格局、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特别是“一带一路”将中国对外开放与内陆改革创新有机联系起来,通过赋予相关省份核心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战略支点、辐射中心等战略地位,促进传统意义上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发达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

  从国际视角看,“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战略和合作规划有机地对接起来,在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多元化国际合作机制,共同打造更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构筑更加开放和高效的国际合作平台,以及构建更加紧密和强劲的伙伴关系网络,并最终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为引领,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和均衡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成绩单

  三年来,中国紧紧抓住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这个关键环节,充分考虑契合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的需要,聚焦制度与政策协调、产能合作、境外经贸合作区等重要领域,取得了超预期的成果,在促进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在政策沟通方面,全球目前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近60个国家和区域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联合国大会、安理会、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有关决议或文件都历史性地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内容,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共识。

  在设施联通方面,已开通了多条中欧班列。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站、输电、输油输气、公路、铁路、港口等重大能源和交通项目也都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包括了俄原油管道复线工程、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卡拉奇高速公路等标志性项目。

  在贸易畅通方面,中国已在沿边重点口岸地区增设若干边境经济合作区与跨境经济合作区,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包括中白工业园、泰中罗勇工业园、中国-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中印尼综合产业园区等示范园区。

  在资金融通方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中国丝路基金批准了一系列“一带一路”沿线项目贷款,其中大部分为能源与交通领域的项目;中国人民银行已和20多个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建立了“一带一路”项目储备库,并积极予以贷款支持或贷款担保;9家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近60家一级分支机构。

  引领包容性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倡议,它还是中国参与及引领全球经济治理,特别是增强全球制度性话语权的“试金石”,从而为构建与宣扬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提供了难得的实践机遇。

  首先,在当前“逆全球化”思潮的冲击下,“一带一路”为维护经济全球化与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中国通过坚持扩大进口、鼓励对外投资和促进国际产能合作,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市场、资金、技术和“搭便车”的机会,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的新引擎。

  其次,与发达国家不同,“一带一路”体现了基于中国理念的全球化方式和进程。它的特点表现为:为发展中国家中低收入群体全方位供应性价比高的工业产品以及商业服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适用性技术、基础设施与产能;以官方开发性融资机构和国有企业为先导性主体推动经济合作;不附加政治条件,不涉及意识形态,不强迫移植自身奉行的制度;强调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将经济合作上升到包容、平等、普惠的文明对话与交融的高度。

  第三,与市场规则导向的模式相比,“一带一路”更加强调实现广泛的发展目标。它紧扣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这个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瓶颈问题,给这些国家的人民带来真金白银的福祉。它不搞集团化的封闭性协议,侧重项目驱动,保持高度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互利性。它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广泛的利益平衡和平等的伙伴关系,并注意保障各国促进发展的政策空间和规制主权。

  第四,“一带一路”能将基于中国过去近四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传播到沿线国家和地区,从而有利于提高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模式”的吸引力。例如,中国在基础设施、工业化、农业、减贫、教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将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类似的问题提供有益的模式;而在发展新经济方面的经验,如自主创新、互联网、电商、绿色金融等,也为全球治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经验。

  最后,“一带一路”将有力促进新形势下的南南合作,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体制与秩序。“一带一路”合作方式重视沟通和协调,不断寻求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同时坚持开放包容,并且已经得到了沿线各国的积极认同。

  峰会期待与展望

  中国将此次北京高峰论坛主题设定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其目标旨在为提振世界经济采取战略举措、为深化国际合作搭建重要平台、为践行合作共赢理念创新实践。据悉,会议将以“五通”为主线,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支撑、人文交流、生态环保和海洋合作等重要领域开展深入讨论。

  高峰论坛期待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第一,总结与评估“一带一路”三年的建设成就与问题,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理念与原则;第二,加强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伙伴关系,发表共同声明或宣言;第三,通过战略指导性文件,落实推进互联互通务实合作,实现各方联动发展;第四,举行标志性项目签约,推动更多重大合作项目落地。

  总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进一步彰显中国在地缘经济合作方面的优势,以及在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制订国际规则、管理国际联盟和维护国际发展道义方面的能力。我们期待中国各界与来自全球110个国家或地区的1200多名代表精英续写“一带一路”的精彩新篇章。

  (作者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开大学“杰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