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重工俞章法:用“工匠精神”铸就“大国重器”

2018-03-13 08:13:5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邵好

  “工匠精神与焦裕禄精神一脉相承,中信重工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形成地、传承地、弘扬地,有责任把焦裕禄精神、工匠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重工董事长俞章法正捧着政府工作报告认真阅读,提到“工匠精神”的段落已被反复圈画。

  中信重工的前身——洛阳矿山机器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半个世纪以来,这里孕育形成的焦裕禄精神,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企业逐步成长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世界最大的矿业装备和水泥装备制造商、中国最大的重型机械制造企业之一、中国低速重载齿轮加工基地和中国大型铸锻和热处理中心。

  谈到未来,俞章法底气很足。他坦言,中信重工将继续谋求高质量发展,一手抓传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产业新动能培育,以实际行动打造核心竞争力。

  踏实做好“大国工匠”

  “焦裕禄逝世时仅有42岁,一生职业生涯18年,其中有9年是在洛矿工作,即‘焦裕禄精神孕育形成在洛矿,弘扬光大在兰考’。中信重工党委提出,进一步弘扬焦裕禄精神,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贯彻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俞章法告诉记者,公司开展“工匠精神”大讨论,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在全体员工中倡导践行“客户至上的价值导向、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创造卓越的职业担当”的工匠精神,打造中信重工的金字招牌。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转型升级,归根到底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据俞章法介绍,中信重工一直在推进传统动能的升级,围绕智能化、服务化、国际化、绿色化下功夫:加码智能制造板块,提供更多配套服务,提升国际化水平,让产品更加节能环保。

  经济新常态下,中信重工正实施从产品经营向产业经营转变,通过生产经营、资产经营、对外合作、资本运作“四措并举”,着力打造核心制造、关键基础件、工程成套、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节能环保和军工装备“5+1”产业板块,构建集传统动能、新动能于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令俞章法对落实“工匠精神”更有心得。“工匠精神对制造业很重要,政府工作报告中‘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的表述令人心潮澎湃。”俞章法建议,设立专门机构来负责弘扬工匠精神,制定合理的选拔、考核、激励规则,引导更多企业落实,在全社会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培育高端制造新动能

  推动传统动能增长的同时,中信重工在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点上亦不遗余力。

  “秉承国家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以及在矿山、采掘领域的多年积累,中信重工精准地选择特种机器人作为培育新动能的突破口,以差异化竞争迅速打开局面。”俞章法告诉记者,公司正在建立4个层面的技术开发体系,分别是基于核心研发的前沿技术、适应具体领域的产品技术、满足客户需求的应用技术及服务不同要求的特种功能。

  与此同时,中信重工推动产业布局,目前在全国设立了8个产业化基地,后者一方面用于机器人产品的后期维护服务,另一方面加快机器人的二次开发,为不断推陈出新提供支持。

  俞章法告诉记者,特种机器人将在民用、军用领域快速适用。特种机器人的作用就是在不适合人类工作的环境中,代替人工劳动。这其实是一个“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课题,只要能够提供有效的产品,矿山、消防、反恐等领域有着大量需求。

  据悉,中信重工的消防机器人已列装徐州市、洛阳市等多地消防支队,巡检机器人、水下机器人、侦测机器人正在全面推向市场,国内最先进的特种机器人研发与实验验证中心正式开工建设。

  在隧道掘进装备领域,公司与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洛阳轨道交通公司合资建立了中信铁建重工掘进装备有限公司,为洛阳地铁一号线生产的“牡丹号”盾构机已经下线。

  成为真正的跨国公司

  “‘一带一路’倡议令人振奋,中信重工一直积极践行,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俞章法告诉记者。今年1月,中信重工与中国有色在北京签订刚果(金)迪兹瓦铜钴矿项目主机供货合同,就此正式挺进非洲矿业市场,这对公司进一步加大核心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开拓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中信重工的“国际化”已多点开花。首先,公司海外业务量占比已达到40%至50%,接近整体业务的半壁江山;其次,公司出口产品已从过去只能执行中国标准变为可以执行国外标准,并大力倡导海外公司使用中国标准;再次,服务领域从过去的东南亚、非洲逐步扩展至欧洲、北美等成熟市场;最后,服务的客户越来越高端,某些知名矿山企业过去都是用欧美产品,现在全部用中信重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为中信重工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俞章法说。

  未来,中信重工将进一步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布局力度,在建设海外研发中心、制造基地的同时,扩大备件服务基地的布局,在当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实现真正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