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洪三个层次讲清:如何打好保险业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

2017-06-20 13:00:12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魏倩

  中国证券网讯(见习记者 魏倩)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黄洪6月20日在“2017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中国的全球战略、稳健发展、金融改革都需要强大的保险业。中国保险业下一步还要改革保险监管,有效防控风险。

  黄洪此次就“中国保险业的改革和稳健发展”发表了主旨演讲,全文分三个层次讲清如何打好保险业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

  保险对改革发展具有独特作用

  保险作为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特别意义,对改革发展具有独特作用。黄洪指出,中国的全球战略、稳健发展、金融改革都需要强大的保险业。

  当前保险全球化特征更加突出,无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全球贸易还是配置全球资源,都离不开强大的保险保障。

  在稳定经济方面,保险能把灾害损失在时间和空间上分散,使经济更加安全稳健。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险赔付达到3.3万亿元,增长32%。现在保险占灾害赔付比例已提升到10%左右,但与全球平均超过30%以上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而在金融改革方面,更需要保险业发挥更大的作用。2016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约为8.3%,但大而不强。从资产结构看,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失衡,约90%的金融资产集中在银行,保险成为短板,仅占6%左右。

  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上都低于全球水平。就发展水平而言,我国保费占GDP比重为4.2%,人均保费为336美元,低于全球平均约6.2%、人均621美元的水平。

  改革是保险稳健发展的关键

  黄洪表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保险业近40年,所经之路就是一部解放思想、不断改革、谋求发展、破解难题的历史。改革是保险稳健发展的关键一招。

  第一,中国保险业的诞生源起于国家的改革。从发展基础看,正是由于国家的改革,全社会生产生活极大丰富,如2016年中国GDP是1978年的204倍,使得全社会对保险产生了全面关注的兴趣。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成长和发展则是得益于自身的改革。从发展动力看,保险业通过不断改革,增强了内生动力,保费从1980年的4.5亿元,攀升到2016年的3.1万亿元,增长6730倍,保费规模跃居全球第二。

  今年1-5月,保险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保费超过2万亿元,同比增长26%,仍然是国民经济行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整个保险业现金流十分充足,偿付能力十分稳健,整体性风险有效可控。

  第三,中国保险业的问题解决和风险防控有赖于继续推进改革。当前保险业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

  “这恰恰是改革没有到位所造成”。黄洪表示,比如资本不实的问题,导致偿付能力失真,就与市场准入退出和资本穿透监管不到位有关;违法违规运用资金的问题就与管住后端的改革没有跟上有关;保险产品的问题就与发展理念的改革,深化没有跟上有关。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靠进一步深化保险业改革。

  打好保险业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

  黄洪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啃硬骨头,涉险滩。没有改革就没有保险业的昨天和今天”。如何打好保险业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具体来看包括:

  第一,改革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开发保险产品、提供保险服务,都要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为唯一标准。

  第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路径,这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要大力发展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健康、养老等保险业务,要发挥保险分散风险和长期资金的优势,助力投资消费和出口,壮大实体经济。

  第三,改革发展方式,促进稳健经营。一是商业性业务要注重资产负债匹配。商业保险业务特别是人身保险,涉及到生老病死养,周期性长,风险具有滞后性,不能急功近利;二是政策性业务要注重平衡、保本微利。农业保险、大病保险的核心是要坚持收支平衡保本微利的原则。否则经营就不可能持续,不可能长久。

  第三,改革管理机制,增强竞争能力。一是要通过管理创新,降低营运成本,探索扁平化管理、专业化经营,挤压成本,向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保险产品;二是运用科技手段,创新商业模式。要深入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升级保险商业模式,满足保险市场需求。

  第四,要改革保险监管,有效防控风险。一是价格监管改革,要更大发挥市场在产品定价中的作用,引导资源配置;二是资本监管改革,通过穿透透明监管、严查虚假注资和增资,确保保险公司量力经营;三是稽查体制改革,统筹全系统力量向稽查系统提升发现问题和风险的能力;四是风险处置改革,把防控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改革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机制;五是队伍建设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