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井喷到放缓 中国电影呼唤“工匠精神”

2016-10-10 08:19:06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宏近日在第2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表示,2016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于8月初突破300亿大关,同比增速略有下降,但这也反映出业界正逐渐将目光从票房转向电影的质量和市场的规范化。

  自2003年中国全面推进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中国电影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影片数量由2002年的100部上升到2015年的686部,年度票房也由2002年的不足10亿元增至2015年的440.69亿元。

  但进入2016年,高速发展的中国电影出现了“增速放缓”。2016年暑期档总票房以124亿元收官,较之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其中国产片总票房约4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9亿元缩水约32亿元,下滑近四成。这对于习惯了井喷式增长的中国电影票房市场来说,有点猝不及防。

  业界普遍认为,中国电影遇到了“拐点”,在经历了十余年平均每年30%左右高速增长之后,可能面临一段时间的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期,这也是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态势下的一次必然调整。

  首先,回归电影创作本身,进一步支持优秀影片创作。在高速增长的时代,一些剧本基础不好的项目都能获得高额回报,本身就不太正常,美国知名导演卡梅隆十年磨一剑推出《阿凡达》,这是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所以,电影工作者须借此契机促进市场转型,切实提升内容生产能力,增强创意能力、想象能力,努力实现电影创作由“高原”向“高峰”的突破。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说,电影票房的下滑并非坏事,国内电影到了从数量性增长变成质量性增长的阶段,随着电影结构的改善,中国电影生态将更为优化。当影片的质量、结构、资本都得到重整提升,国内电影市场将会呈现更为良性的发展态势。

  “中国电影在经历了2015年票房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的辉煌之后,今年明显感觉增速在放缓。这反映了电影产业本身在回归理性,同时也呼唤制作精良的好作品、好故事出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电影研究所所长刘汉文说。

  其次,进一步形成合力规范市场。电影市场经过前一段时间的规范,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还需发挥市场各方的积极性,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努力保持全国城市影院银幕数、观影人次和票房收入的协调增长。要发挥电影行政管理部门在规范市场工作中的顶层设计和监督指导作用,探索建立由观众直接参与监督的全国性网络,实现建设“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体系目标。

  饶曙光认为,只有短期资本、过路资本、非专业资本退潮,只有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泡沫被挤出,电影从业者或许才可以聚精会神地提升内容生产能力。

  再次,进一步挖掘影院潜力。业内专家指出,一部影片的影院票房产出依然是收回投资的关键,对于其它回收渠道有明确的示范效应。目前很多院线和影院在影片的宣传方面没有太多创新,导致影院的潜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刘汉文表示,院线与影院经营的差异性不够也是目前电影产业需要解决的一环。全国有48条院线,近7000家影院,但真正有特色的院线和影院并不多。近年来,市场环境好,开影院基本上都能赢利。到了市场增速放缓的时候,院线和影院经营的功力高低就显现出来了。如果有更多的影院能够根据当地观众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创新性的营销,很多影片就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