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攻克“信任危机”数字票据面世在即

2016-11-16 08:04:3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高翔

  尽管“区块链”概念目前在投资界热得发烫,但在金融业的实际运用似乎一直雷声大、雨点小。突破,或许将从数字票据开始。

  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科技司副司长姚前日前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暂无时间表,可以选择一两个封闭的应用场景先行推广,比如票据市场。

  市场参与方也在做着各自的探索。记者日前获悉,明年1月,浙商银行研发的一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移动数字汇票平台即将面世。与此同时,恒生电子也在研发区块链票据的解决方案。

  解决信任问题

  如能顺利落地,移动数字汇票平台将成为国内首个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核心银行业务的实际应用。

  票据,作为集交易、支付、清算、信用等诸多金融属性于一身的非标金融资产,规模大,参与方多,且业务场景比较复杂,被业界认为是区块链的一个极佳应用场景。2015年,全国企业累计签发的商业汇票就有22.4万亿元,相较之下当年的新增人民币贷款仅为11.72万亿元。

  票据市场很大,但问题不少,甚至容易爆发“信任危机”。当市场上假票、克隆票“遍地飞”时,票据的真实性成为目前票据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划款的即时性也很难得到保障,票据到期后,承兑人往往不能及时地将资金划入持票人的账户。第三,是一些票据中介的违规交易让诸如一票多卖等问题屡禁不止。

  而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架构和不可篡改等特性,有助于解决票据真实性和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当参与方需要检验票据是否已经被篡改或转让时,区块链就可以提供无可争议的一致性证明。

  恒生电子银行财资管理事业部解决方案部总经理闫斌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我们尝试将开票和贴现等票据一级市场的交易场景放到链上。比如,在开票环节可以将贸易背景放入区块链并验证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以确保票据职能没有被滥用。在贴现融资环节,可以将票据数字化,直接在‘链条’中找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并将贴现记录存放到‘链条’并广播,后续可以直接通过‘链条’查询到信息。目前,企业在票据贴现时需要跑多家银行询价、问规模等事宜,而实物票据数字化到‘链条’后这些环节都可省去。”

  浙商银行信息科技部相关业务负责人指出,技术上区块链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信任问题。移动数字汇票可以在央行尚未涉及、并且缺少强而有力的可信第三方的场景中为参与者提供技术刚性保证的信任。数字汇票是以平台提供信任,而不是利用银行的信用。

  如果只有个别的金融机构参与票据数字化,意义并不大。闫斌对记者表示,可以结合区块链当中的联盟链,由多家银行组成一个联盟链,也可以由央行牵头组成一个链条。在链条中,可以根据合约定义央行、商业银行和票交所等各参与方的权限。

  纸票与电票的升级版

  另外,不同于传统的纸票和电子汇票,通过区块链技术,移动汇票将以数字资产的方式进行存储、交易,不易丢失、无法篡改,具备更强的安全性和不可抵赖性。

  姚前与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巡视员徐忠日前发表联合署名文章,提出借助区块链构建数字票据本质上是替代现有电子票据的构建方式,实现价值的点对点传递。而如果能在联盟链中使用数字货币,就可实现链上直接清算,参与方通过向交易对手发送央行数字货币的方式来完成支付操作。如依旧采用线下实物货币资金的方式清算,其基于区块链能够产生的优势就将大幅缩水。

  央行日前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力推电子商业汇票(电票),并为此设置了时间表:自2017年1月1日起,单张出票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商业汇票应全部通过电票办理;自2018年1月1日起,原则上单张出票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商业汇票应全部通过电票办理。

  一家股份制银行票据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央行力推电票,对于企业间的在线支付和在线融资作用很大,因为B2B的交易场景比电商购物的C2C场景复杂得多。由于买卖双方地位不同,采用现金支付的只占极小一部分,除非货物很紧俏。但电票也有其自身的问题:金额和期限无法错配,商票和银票之间无法转换,纸票和电票之间也无法转换。”

  浙商银行信息科技部相关业务负责人对上证报记者表示:“移动数字汇票实际上与电票属于两种不同产品。本质上看,电票属于商票,只针对企业客户,浙商银行的移动数字汇票是汇票,支持企业与个人。浙商银行的移动数字汇票采用了区块链技术,同业或企业可参与共同记账,形成平等的、点对点的网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