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力推军民融合加速发展

2017-01-24 08:10:11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在军民融合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的政策环境下,多地发布“十三五”军民融合规划,推动军民融合加速发展。业内人士表示,军民融合是推动军工行业变革发展的重要动力,可关注军转民、民参军两条投资主线,高技术门槛的民参军龙头企业获取军品订单潜力更大。

  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政策持续出台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2016年出台,军民融合顶层设计得以明确。工信部会同国防科工局共同组织编制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军民融合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海通证券分析师认为,军民融合发展大战略将加速推进,未来军民融合配套的改革、政策、法律法规和新机制等有望加速出台,军民融合迎来大发展。

  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姜鲁鸣认为,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国防科技工业都将处在军民融合战略推进的深度发展转型期。国防军工改革将呈现四大趋势,包括:以军民融合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将对国防科技工业高新技术发展产生牵引作用;在军工经济、民用效应、产业化和规模化、释放国防科技储能等方面,军转民将形成新的生长点;民参军将在一系列政策制度的推动下,逐步进入大发展时期;国防科技工业将进入全面改革时期。

  多地出台政策

  在军民融合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多地发布“十三五”军民融合规划,军民融合成地方“十三五”重头戏,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成为军民融合发展重点产业。

  1月7日,《成都市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发布,从鼓励军民融合企业间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市场化和资产证券化水平、支持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建设等10方面给予政策引导。

  根据《成都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成都将力争到“十三五”末,打造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力争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

  《湖南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12月发布,提出“十三五”期间,湖南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年均增速不低于15%,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湖南省表示,将着力拓展民参军领域和区域,培育10家年产值超50亿元的民参军专业化“小巨人”。在核资源开发利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新材料、大防务等领域,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河南省军民融合“十三五”规划提出,推动河南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军工经济增加值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安全防护、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军民两用重大项目为重点,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大产业项目。

  贵州省提出,将围绕做精做强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和航空发动机四大板块,以“技术同根、产品同源”为方向,拓展“军转民”业务。

  山西省也提出,到“十三五”末,争取全省军民融合产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国内外市场份额大的领军企业。

  两条投资主线受关注

  多位券商分析师认为,军民融合是推动军工行业变革发展的重要动力,“十三五”期间军民融合将迎来大发展,可以关注军转民、民参军两条投资主线。

  军转民方面,根据去年12月发布的2016年度“军转民”目录,主要聚焦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与环保6大领域,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在相关领域的深度发展。

  民参军是军民融合另一重要主线,新的军品研发体系将带来军工系统性机会。其中,民参军企业将成为最大受益者,且具有较大弹性。大量优质民营企业有望在政策支持下与军工企业共享国防项目红利。

  分析认为,政策将鼓励更多优质民企参与国防建设,分享国防投入收益。民企参与国防建设的关键在于找准定位,在元器件、单机、维修、后勤保障等领域已有军品供货、参与央企混改及相关基金的上市公司值得关注。民企向分系统总体甚至武器装备系统总体研制方面拓展,则还需要一个过程。

  业内人士指出,国防信息化、装备制造与新材料是民参军最具潜力三大领域,技术高门槛和业绩高增长的民参军龙头值得关注。技术领先的民企将具备较高盈利能力,获取军品订单潜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