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基本原则提出

2017-02-17 08:09:04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

  中国证券网讯 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人类基因编辑研究委员会日前在美国华盛顿正式就人类基因编辑的科学技术、伦理与监管向全世界发布研究报告,并从基础研究、体细胞、生殖细胞/胚胎基因编辑三方面提出相关原则。

  据经济参考报2月17日消息,在报告中,人类基因编辑研究委员会认为,可以在现有的管理条例框架下进行基因编辑的基础研究,包括在实验室对体细胞、干细胞系、人类胚胎的基因组编辑来进行基础科学研究试验。

  报告提出,要利用现有的监管体系来管理人类体细胞基因编辑研究和应用,将其临床试验、治疗限制在疾病与残疾的诊疗、预防范围内,从其应用的风险和益处来评价安全性、有效性,在应用前需要广泛征求大众意见。

  就生殖(可遗传)基因编辑,报告提出,有令人信服的治疗或预防严重疾病、严重残疾的目标,并在严格监管体系下使其应用局限于特殊规范内,允许临床研究试验。同时,任何可遗传生殖基因组编辑应该在充分的持续反复评估和公众参与条件下进行。

  2015年12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首次人类基因编辑峰会后,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成立了由22位学者组成的人类基因编辑研究委员会,就人类基因编辑的科学技术、伦理与监管开展全面研究。这22位学者大部分来自美国,也包括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以色列以及中国的学者。

  其中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学者是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裴端卿,他曾参加2015年人类基因编辑峰会组委会,并全程参与了人类基因编辑研究委员会成立以来长达14个月的研究与讨论工作。

  裴端卿介绍,2015年12月的人类基因编辑峰会对中国在人类基因编辑研究的伦理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峰会充分肯定了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研究的伦理合理性。此次发布的报告为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运用提出了系统性、原则性的框架,具有积极意义。

 【相关阅读】

  全球最大综合基因库今日在深圳正式启动

  作为我国唯一一个获批筹建的国家基因库,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综合基因库——深圳国家基因库今日正式启动运行。该基因库主要储存人类资源、动物资源、植物资源、海洋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等,将提高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产业发展水平,维护国家生物信息安全,保障我国在大数据、大科学、大产业时代的生物资源收集、保藏与开发利用。

  "中国版诺贝尔奖"出炉 基因测序、超导量子获奖

  首届“未来科学大奖”名单出炉,“生命科学奖”获奖者为卢煜明,以奖励其基于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DNA的发现,在无创产前胎儿基因检查方面做出了开拓性贡献。“物质科学奖”授予薛其坤教授,奖励其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在高温超导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作为事件性驱动,“未来科学大奖”恰恰牵出两条投资主线,一是基因测序,二是超导量子。

  国家海洋基因库在青岛启动建设

  8月8日,青岛市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华大基因正式入驻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将在这里启动国家海洋基因库建设,发展大健康、现代农业等生命经济产业,打造华大基因北方示范基地。

  科学家发起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 产业链再上风口

  在里程碑式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结束10多年后,科学家近日宣布将于今年筹资1亿美元启动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目标包括在10年内合成一条完整的人类基因组。

  首批基因检测示范中心获批 多家上市公司“落榜”

  经历无监管、叫停、放行等阶段后,基因检测领域迎来好时代。近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第一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方案的复函》,正式批复27个省市关于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的建设方案。

  【机构研究】

  上海证券:基因测序技术,精准医疗之基石

  【个股解析】

  基因产业10只概念股价值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