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动力核技术登陆资本市场 万亿前景下技术还需“迎头赶上”

2017-02-28 08:22:5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具有明显台阶式特点,每当核技术在一个新的产业领域成功实现产业化,核技术产业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作为“核领域的轻工业”,非动力核技术紧跟核电、核燃料之后进入了资本市场。

  2月27日上午,中广核核技术应用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核技术”)与大连国际合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连国际”)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上市敲钟仪式在深交所举行,大连国际正式更名为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技”,系中广核核技术母公司,股票代码:000881.SZ)。

  钟声响起也意味着,历时将近两年的重组终于画上句号,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拥有了旗下首家A股上市公司,中广核技正式成为我国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第一股。

  或许,此次在深交所的敲钟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因为在1月24日,大连国际就发布公告称公司70亿元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成功完成。如今股票名称变更后,中广核的入主更加“名正言顺”。 至此,中国三大核电集团均登陆了A股市场。

  在中广核技之前,中广核已有中广核电力(01816.HK)、中广核矿业(01164.HK)以及中广核新能源(01811.HK)三家H股上市公司。

  在敲钟仪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广核技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剑锋和中广核新闻发言人黄晓飞均多次提及,未来核技术应用产业比核电产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广核将把核技术应用产业打造成为中广核集团新的支柱产业。

  加速资源整合

  非动力核技术(又称同位素与辐射技术)是指除核武器与核电之外的核技术。

  中广核核技术于2011年6月在北京设立,是中广核发展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的战略性新产业平台,目前已在电子加速器研发制造、辐照加工服务、改性高分子材料实现国内布局,并且正积极推进核仪器仪表、核医学等新兴业务。中广核技已与日立签订协议,共同推进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项目。

  据张剑锋介绍,本次重组注入的资产中包括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国家级第三方认可实验室2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地方级科研中心13个。本次拟注入的资产拥有各项专利超过300项,技术秘密2000项以上。

  “非动力核技术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中广核核技术登陆资本市场从而获得了大的融资平台,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无疑是有好处的。”核能研究专家、厦门大学能源学院院长李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实际上,这个平台本身就是依靠收购并购打造的。

  的确,此次作为标的的7家公司中,除了深圳沃尔为中广核核技术和沃尔核材共同出资设立外,其余6家公司均为中广核在2013年以后收购的民企资产。

  在重组获得中国证监会批文后,2017年1月,中广核核技术利用旗下子公司继续马不停蹄获得了河北中联银杉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州金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市瑞胜发新材料有限公司和贝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权。

  对此,中广核技董事会秘书杨彬表示,并购重组是公司做强做大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帮助企业快速全面地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并且优化产业投资。

  “核技术行业的整体态势是集中度比较分散的,市场竞争多为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大型领军央企凤毛麟角,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杨彬指出,“因此,在非动力核技术的各个应用领域存在很多发展契机、投资机会和行业整合的机会。”

  她还表示,未来在战略目标符合的情况下,中广核技将会继续参与并购,“我们在积累经验的同时,希望有能力完成国内国际上一些重大的并购项目”。

  中广核技扩张路数中隐现其实际控制人中广核的影子,中广核已经通过并购获得了海外多个新能源项目。而核技术作为其版图中的一块,也是其未来重点布局的领域。

  在深交所的敲钟仪式上,中广核董事长贺禹表示,中广核将大力支持中广核核技术和中广核技的发展。

  “可以利用中广核在国际上的品牌和形象优势,协助中广核核技术开拓国际市场。” 黄晓飞说。

  据了解,目前,中广核核技术已经有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

  技术和市场落差

  张剑锋介绍,核技术应用在发达国家已形成庞大的产业链,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生物、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资源勘探和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

  在大连国际公告将要购买中广核核技术7个非动力核技术相关公司的一年多时间里,关于该技术的讨论也逐渐增多。并且,随着发展非动力核技术被写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万亿市场”的说法已众所周知。

  根据中广核方面提供的资料,我国核技术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不足0.5%,对标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1.7%-3.7%的比例,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将是万亿级别的市场。

  另外,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产值约为3000亿元,相当于2010年规模的三倍。

  从3000亿到万亿,非动力核技术的市场前景从来都不缺乏想象力。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国内的非动力核技术应用实际规模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非动力核技术的市场门槛比较高,不光是对核技术水平,对于监测控制技术的要求也很高。”李宁对记者表示。

  在李宁看来,虽然国内非动力核技术应用发展很快,但不可忽略其中的技术和人才的瓶颈。

  从多年前开始,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核技术方面的专业就停课了,他说:“因为当时的非动力核技术产业没有完全开展起来,市场上缺乏需求。另一方面,教学和研究的成本较高,师资缺乏,实验室需要大量投入。”

  他认为,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不好的循环,缺少产业而难以培育人才,没有人才又很难产业化,直到现在,国家对核技术相关院校的投入依然比较少。

  他建议,应该从应用端引导研发,先从大规模采购国外的核技术应用产品开始,形成对市场的牵引。

  而这就是中广核技现在在做的事。除了中广核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旗下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同辐”)在核技术应用领域也是国内比较大的企业。

  但国内核技术应用领域依然在发展初期。

  国信证券核技术应用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指出,发达国家核技术应用产业化已经非常深入,成就了不少在某些细分领域的杰出企业,包括IBA、瓦里安、医科达等;国内多数应用领域公司体量比较小、业务结构较单一,以高分子材料改性、钴源辐射杀菌为主,其他核技术应用纵深领域还介于技术验证和产业化探索过程之间。

  李宁也表示,近些年在中低端市场方面,已经有包括中广核技等国内企业开始生产电子加速器等核技术产品,而且成本也比国外低。而在高端市场如医疗器械方面,虽然已经有很多大型医院开始重金投资,但属于半科研性质的,一些技术、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很难达到。

  可是,就像张剑锋所说,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台阶式特点,每当核技术在一个新的产业领域的应用成功实现产业化,核技术产业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目前我国的核技术应用主要在辐射化工(材料改性)这一领域上实现了产业化发展,就已经具备了上千亿元的发展空间,未来随着医学、环保、印刷、汽车等新领域的核技术应用逐步成熟,核技术产业将进入更广阔的发展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