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布局智能制造推进产业转型

2018-08-20 07:42:27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吴帅帅

  【原标题】以“亩均”为导向,以“上云”为路径 浙江布局智能制造推进产业转型

  在全透明的车间内,机械手正在抓取太阳能板组件,包含二维码的组件迅速被运送到自动焊接机上进行批量焊接,误差正负不超过0.5毫米。与此同时,在企业大数据平台,海宁、杭州、德国、泰国四家智能工厂的产能、库存等数据可以被实时抓取、监测,管理调配在线完成……这是记者在位于杭州市滨江区的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的智能化生产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场景。

  这间数字车间成了近年来浙江布局智能制造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化产业集群迈进的一个缩影。

  正泰集团相关负责人廖毅表示,以前这条生产线需要300至400名工人,而现在只需要90人左右,2017年正泰集团实现亩均税收40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08.2万元/人·年。

  “亩均效益”正在成为不少浙江企业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参考标准。

  “亩均效益”是浙江目前主要针对工业企业的一套综合评价标准,这套机制针对规上工业企业包含了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研发经费占比等6项指标。每年对企业进行三或四等分类。

  与此同时,浙江将“亩均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与差别化资源要素价格机制挂钩,依法依规执行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电价、水价、排污费以及差别化用电、用能、信贷等政策,促进智能制造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亩均论英雄”改革已覆盖浙江89个县域,2017年实际纳入评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4万家。

  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是慈溪一家“亩均效益”A类企业。公司负责人赵克峰说,“获评后,企业优先获得了电力保障和技术改造补助,这大大鼓励了我们的积极性。目前,公司厂房已改造成四层立体的智能化生产线,我们的目标是,年底前把企业生产线自动化率提升至60%,届时预计每层能够增加10亿元产值”。

  除了评价导向激励,企业通过“上云”完成智能制造转型的步伐也不断加快,企业云、工业大脑、工业互联网等运用范围得到了拓宽。

  浙江省经信委的数据显示,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技术的改造后,浙江传统制造业重新焕发出了活力。2018年上半年,浙江十大传统制造业利润增长24.4%,高出全省规上工业11.2个百分点。

  杉帝科技是一家提供柔性制造、智能制造服务的平台企业。“借助3D打印、柔性生产线,工业制造流程发生了彻底转变。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处理140多种材料。”董事长虞洋说,借助“上云”的力量,他们可以将设计师的创意落地,也可以辐射周边的传统企业。

  据杭州市经信委统计,今年上半年,杭州市累计新增上云企业数达到6.9万家,在“企业上云”的帮助下,杭州已有不少企业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优化了自身的生产、营销、管理各环节的效率。

  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利民说,自引入阿里云ET工业大脑后,公司通过密炼工序的数据“上云”以及大数据分析和制造过程参数的优化,寻找到了不同胶种制造过程参数的最优化配置,大幅降低了密炼能耗和次品率,橡胶平均合格率提升了3%至5%。

  按照浙江省经信委的规划,到2020年,规模以上智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80%以上制造业骨干企业采用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流程新手段,数控化率60%以上,机器联网率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