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岸打造城市功能+“双创”模板

2018-11-15 07:59:29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钟源

  【原标题】模范社区 “时髦”村集体 优秀文创谷

  武汉江岸打造城市功能+“双创”模板

  “九省通衢会,中南繁华京”,武汉的繁华古已有之。而位于“武汉之心”的江岸区,近年来着力打造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汉口滨江商务区和长江新城江岸片区等亮点区块,扩宽城市承载空间,既驱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和老城区在完善城市功能、解决民生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社区+“双创”首创三位一体百步亭模式

  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围绕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探索出了一条特色和谐社区建设之路。据悉,该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并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无毒社区、全国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等100多项国家级奖项。2011年8月,被批准为湖北省第一批低碳试点示范社区。

  近日,记者来到百步亭社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记者看到满大厅彩旗招展,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服务队正在开展活动,包括“日记婆婆”服务队、“管得宽”志愿服务队、“红色物业”青年党员志愿服务队等。据百步亭爱社区发展(武汉)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婧介绍,近来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来百步亭社区培训,学习社区治理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百步亭地处武汉市近郊,早在100多年前,进城生活的人们在此扯着“白布篷”居住过渡,后谐音得名“百步亭”。在开发建设之前,这里到处是鱼塘和沟渠,水电路等市政配套全无。在首期开发中,7家房地产公司先后进驻,都因条件恶劣又赚不到钱先后退出。1995年,百步亭集团作为第8家开发企业进驻,经过长达2年的前期论证,他们认识到了“社区”与“小区”一字之间的巨大差别。

  1997年,百步亭集团的房地产开发提出全新产品定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文明社区”。什么是社区?公司的理解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将房地产开发与社区建设相结合,首创中国全新的“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百步亭社区发展之路。

  据悉,“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百步亭社区管理体制,不设街道办事处,直接由江岸区委区政府领导。按照“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去做,社会能做的交给社会去做,居民能做的交给居民去做”的指导思想,社区公共配套通过“市场化”去“建设”,社区基层政权通过“职能化”去“管理”,社区居民需求通过“社会化”去“服务”。

  党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是百步亭社区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参与社区服务,是百步亭社区管理的重大特色。社区管理由“政府办社会”转变成为“企业服务社区”。“社区建设是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经过深入分析,我们提出了减少管理层级,减轻政府负担,提高办事效率,创办不设街道办事处的想法。这个大胆的改革思路,得到了武汉市委市政府、江岸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江岸区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据悉,百步亭社区建设突破了传统的区-街-居委会管理型的行政体制,创办全国第一个不设街道办事处的新型社区,由江岸区委区政府直接领导。

  “开展服务和组织服务”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百步亭物业是“红色物业”,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融入社区治理,拓展“物业服务”为“社区服务”。社区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7000多名65岁以上老人免费发放“一键通”手机,整合400多家社区服务商资源,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另外,社区还探索居家养老模式“爱心餐吧”,每天提供保本微利的可口饭菜。在“互联网+社区服务”方面,他们还开发社区服务APP软件,“网上议事找书记”,网约服务送上门。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培育便民服务新业态。

  村集体+“双创”农民玩起了“孵化器”

  岱家山是江岸区后湖街的一个城中村。该村于2008年启动城中村改造,先后完成村民户口集体改登和村集体经济改制。根据武汉市城中村改造政策,岱家山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大量土地被国家储备为国有土地,村集体除还建地外,可以按比例拥有一定量的产业发展土地。于是形成了该村村集体需要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大部分村民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需要重新就业的局面。

  为实现村集体的可持续发展,2004年,该村利用项目征地补偿款开发建设了科创城,目前已建成16万平方米“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载体和孵化体系,在全省率先实施打造知识产权生态小镇。目前入驻创业企业200余家,企业各类知识产权2000余项,近五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3家。

  截至2017年底,岱家山科创城已设立了7个科创服务专项工作站,包括全国首个质量技术服务工作站,湖北省首个知识产权“双创”服务工作站,武汉市首个计量服务工作站,武汉市首批商标品牌服务工作站,武汉市唯一一个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服务站,江岸区首个专利服务工作站和江岸区首个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等等。

  另外,岱家山科创城依托已经建成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载体,不断集聚和集约场地、技术、人才、资金、信息、中介等创新创业资源和要素。该科创城建立16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载体,改造场地间隔,满足不同企业的研发、办公、生产等需求。与此同时,岱家山科创城自设种子资金,引入银行、风投、小贷等社会资本及各类政府基金在孵化器聚集;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微信版,为创业者提供线上的科技金融服务,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立体投融资服务网络。

  目前,岱家山科创城已吸引包括以大学生、留学生、科技人员、连续创业者为代表的“新四军”创客,构建起“基地+基金+创客”的创客经济生态圈,促进了创新创业资源的开放共享。

  “村集体将政府建设项目的占地补偿资金集中用于滚动开发岱家山科技城物理空间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服务平台建设和日常运营等,既为科技城良性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也为村级资金进入市场循环实现保值增值创造了条件。村民不仅可以入股创业园,还可以在创业园中就业。”岱家山村委会负责人认为,岱家山的村民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的同时,也为自身拥有的土地资源融入区域整体发展布局寻找到一个有效的切入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接。

  老房子+“双创”城市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1861年汉口开埠,英、法、俄、德、日列强纷纷涌入,在当时的夷玛街(今黎黄陂路)周边约3.35平方千米区域内,建立了12个外国领事馆、近30家外资金融机构和100多家洋行。岁月流转,这里逐渐形成一片饱含历史韵味的特色街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面临着模式老化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存在的问题,2014年武汉市江岸区全面启动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和建设,坚持腾退置换、整旧如旧,还原建筑的历史本色,保护城市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此后,江岸区还启动了“汉口文创谷”项目,2016年被列入武汉市第三批创谷建设。

  据悉,“汉口文创谷”选址位于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规划范围北抵三阳路、南达江汉路、西至京汉大道、东临长江,总用地面积2.81平方千米。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两轴、双核、多节点”的总体格局,即中山大道文化旅游轴、沿江大道景观生态轴、青岛路时尚中心、黎黄陂路文博中心,还包括汉润里艺术坊,三德里演艺坊等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诸多节点。通过结合汉口原租界区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特色,“汉口文创谷”以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以信息服务和智能生活为支撑,打造文创高地。

  “老房子、老里弄、老厂房,对文艺青年有无穷的吸引力,最能激发人们的创意。”一家在“汉口文创谷”落地的三维动漫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事实上,除了腾退置换、整旧如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外,江岸区还加大了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长江新城江岸片区等地的总部经济、金融服务、高端商务等产业发展。“江岸区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态后业态、先配套后开发的原则,依托武汉天地建筑群和沿江二七片高档商务楼宇,开启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的腾飞之路。目前,江岸区的总部经济已初见成效,武汉天地商务群已发展成为高端商务、休闲、消费的聚集区。”武汉江岸区科技局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