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走出去”要加大合作力度

2019-02-15 07:55: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刘洪明 杨皓 熊琳

  【原标题】话剧渐成世界了解中国重要窗口

  中国文化“走出去”要加大合作力度

  近年来,中国文化的活力、开放度、创造力得到不断提升,中国文化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文化交流更趋便捷。记者近期采访了解到,话剧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正逐渐成为世界更深入了解、考察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展开的戏剧合作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中国文化“走出去”进入新的阶段。业内人士认为,下一步有必要促进国际话剧交流深度合作,吸引更多外国观众,提高对外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面向世界更深刻地讲述“中国故事”。

  开展国际合作取得良好效果

  2018年11月下旬,由中国和希腊艺术家共同创作、中希演员使用各自语言共同演出的《赵氏孤儿》在希腊国家剧院上演。这是中国话剧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中国艺术家为外国国家剧院排演的中国戏剧经典,第一次由中国导演指导西方大剧院的职业演员来讲述“中国故事”,取得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演出在希腊受到了高度关注,希腊国家通讯社雅通社专门报道进行介绍,希腊《每日报》称“中国的《哈姆雷特》来到了希腊”。

  《赵氏孤儿》导演、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晓鹰表示,因为此前有过几次成功的国际合作经验,自己便萌生了与希腊国家剧院合作的想法,与希腊国家剧院艺术总监斯塔西斯·利瓦色诺斯共同策划了两位中国演员与大部分希腊演员用各自语言同台表演的大胆出奇的合作方案。

  曾见证中国国家话剧院与希腊国家剧院《赵氏孤儿》合作项目的签字仪式的希腊文化与体育部前部长利蒂娅·科妮奥尔都说,《赵氏孤儿》不仅展现了中国戏剧传统的艺术特点,也有很强的现代性和国际性。无论是中国演员的表演还是舞台布景、服装和面具,都非常有特色。这是中国和希腊两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在戏剧艺术领域深度交流与合作的成果,体现出了非凡意义。

  一位希腊观众说:“看了《赵氏孤儿》非常兴奋。它让我很感动,希腊与中国的古老文明和古代戏剧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我非常喜欢这两种语言的翻译,精彩的表现,惊人的寓意,可惜没有加场,我还想再看一遍,也让更多的希腊人看到!”

  在剧中扮演程婴的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侯岩松说:“很荣幸也很感激能参加这样的演出,不仅双方演员互相学习了对方的优点,还能加大中国艺术的国际传播,让外国艺术家和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深厚底蕴。”

  此外,为进一步加深国际文化交流,中国国家话剧院也邀请了斯塔西斯·利瓦色诺斯来中国排演由两位希腊演员和大部分中国演员表演的话剧《阿伽门农》,预计2019年3月与观众见面,正在北京排练该话剧的斯塔西斯·利瓦色诺斯说:“上次在希腊的合作非常成功,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合作交流,艺术是相通无国界的,有了这样创新性的合作可以更好传播两国文化,加深两国观众对不同文化的认识。”

  世界渴望了解正在崛起的中国

  《赵氏孤儿》是中国传统戏剧文化中至今仍备受关注的一个剧目,被各个剧种反复上演并多次被改编成话剧、歌剧、舞剧、电影、电视剧,也是最早与西方观众见面的中国戏剧作品之一。多位受访业内人士表示,中希双语版《赵氏孤儿》是中国与希腊两个文明古国的古老戏剧艺术之间的一次正面邂逅和深度交流获得的令人惊喜的成果,是一次“跨文化国际戏剧合作”的成功尝试。据了解,此前在世界37种语言表演莎士比亚37个剧本的国际戏剧节上亮相的中国版《理查三世》,澳大利亚演员演出中国人导演的《高加索灰阑记》等跨文化戏剧形式,已经显示了多种形态的文化碰撞、交汇、融合。具体而言,创新性的“跨文化”舞台合作受到如此好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国外受众渴望了解崛起的中国。“中国崛起引起世界关注,中国文化也随之备受关注,多年来我跟外国艺术家打交道能感觉到他们非常渴望了解中国文化,这次希腊成功演出,印证了我的感觉。”王晓鹰说。

  二是中国当代戏剧的国际化演出既保有深厚文化传统又能进入国际文化语境,逐渐在国际交流中登上世界主流文化的舞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际演艺舞台上外国观众看到的多是中国的一些传统艺术形态,如戏曲传统折子戏、地方剧种民俗小戏、民族音乐民间歌舞、杂技魔术木偶皮影等等。中希双语的《赵氏孤儿》承袭着中国与希腊两种古老戏剧文化的基因,而这两种戏剧文化又有机汇合于一个完整的悲剧意象之中。

  王晓鹰认为,所谓民族的东西,如果没有广泛的普遍性、深刻的人类性,就不可能是世界的。所谓传统的东西,如果没有当下的生命活力和与本文化圈之外的文化进行交流的能力,就不可能有现代性。中国当代戏剧演出已经具备既有深厚文化传统又有进入国际文化语境的资质。

  三是人类共同的情感表达引起广泛共鸣,话剧逐渐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引导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载体。不同于普通的媒介传播形式,话剧的传播有着更深入情感、更深刻思想表达的优势。《赵氏孤儿》表演艺术的特色是“中西碰撞”而后又“中希融合”。两位中国演员使用了大量传统戏曲技法显得别具一格,希腊演员虽然身穿中国服装甚至带着戏曲髯口,使用的却是西方戏剧的表演方法,主要靠台词交流,产生了一种“珠联璧合”的奇特艺术效果,甚至给人造成他们完全听得懂对方语言的错觉,这带给观众非常特别而又深刻的观剧经验。

  王晓鹰说:“《赵氏孤儿》充分体现了一种高尚而又矛盾的人性光辉,而且有着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印记,简单说就是‘义’和‘恕’,其实这也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情感表达。”

  加大中国文化“走出去”合作力度

  王晓鹰认为,“跨文化戏剧”,其真正意义不在于“跨”而在于“合”,合于“有机的整体”,合于“内涵的表达”。这样的演剧样态带有“跨”的明显印记,而在丰富性和感染力上则是“跨”之前的单独文化样态所不及的。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话剧“走出去”,受访业内人士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大国际话剧交流的合作力度。近年来,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广受国内外关注,话剧的表现形式不仅是展现大国形象的一种方式,还逐渐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业内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可协力为国家间的跨文化交流提供更多便利,创造更多机会。

  二是发挥驻外使领馆优势,加大协调支持力度。多年来,我驻外使领馆对文化合作交流付出艰辛努力,下一步可加大主动作为的积极性,进一步协调对接中外艺术团体合作事宜。同时,部分专家认为有必要适度加强我国国际艺术演出宣传。

  三是部分国际文艺演出需要“老戏骨”,资深演员退休后公费出国有问题。记者采访的多位演员反映,剧团、剧院等演员退休后,规定不能公费出差演出,这与现实需要有矛盾。有的戏剧演出需要有一定经验的“老戏骨”,有时候没有年长的演员也会降低演出效果,尤其是去外国演出交流,不利于外国人加深对中国艺术水平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