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项联盟标准将陆续出炉 助机器人产业有序发展

2016-12-12 11:08:2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张虹蕾

  11月29日,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在2016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新闻发布会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12月13日~16日召开的上述推进大会将发布3项联盟标准,此后将共有17项联盟标准陆续出炉。

  按照工信部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在高端市场的产品占有率达到50%以上。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统计数据,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发展,年销量连续第三年位居世界首位,并超越整个欧洲市场销量总和。

  不过,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不健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我国在机器人方面缺乏行业标准和认证规范,势必造成质低价廉的恶性竞争。

  一方面,企业在设计产品时缺乏统一的物理安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指标,技术尚未成熟便抢先上市,导致国产机器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行业进入门槛低,部门企业未找准产品定位便盲目投入,忽略技术研发,产品以组装为主,造成大量低端产能。《白皮书》也提到,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行业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

  在国家标准尚在酝酿之时,行业内的自律标准也在积极推进。宋晓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安徽芜湖召开的2016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将会发布3项联盟标准。宋晓刚还表示,涉及到服务体系、产品标准、零部件等方方面面的标准正在编制中,此后陆续将会有17项联盟标准发布。

  当谈到在制定过程中机器人企业的反响时,宋晓刚说,技术水平较高、发展较好的企业非常希望通过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不断完善行业规范、提升产品质量。另一面则是,对于刚刚进入产业的企业来讲,当产品达不到标准,会很难进入产业,标准实质上也是提升了行业门槛,一些竞争力较低的企业将面临淘汰出局的危机,因而这类企业可能对行业标准方面的规划不太感兴趣。

  深圳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张启毅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机器人产业的标准化和整个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阶段相辅相成,整个行业发展到成熟阶段,标准才能更好匹配行业。

  行业标准的建立有助于完善整个机器人产业体系,帮助能力较弱的机器人企业树立对标思维。宋晓刚指出,按照目前产业化的需求,尤其是企业的需求,出台规范化的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一方面会对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另一方面也让实力较弱的企业有一个对标标准,在标准的框架下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

  宋晓刚还补充道,上述提到的17项联盟标准算是行业自律性的标准。而涉及到安全、环保等方面则需要在今后匹配一些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一定是国家标准。在宋晓刚看来,一些行业标准在发布后,如果完全符合国家层面的相关要求,也有进一步上升到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可能。

  【相关阅读】

  机器人产业政策料年底落地 重点推进“两突破”

  10月10日,在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是整体框架,下一步会落实各个领域的子领域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对如何落实“两突破”将做出相应的部署,对机器人质量可靠性等方面会有相关的政策,预计今年年底应该会有一些相应的政策陆续出台。

  两部门召开研讨会探讨推进手术机器人产业发展

  为推进我国手术机器人产业发展,29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与国家卫计委规划司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手术机器人产业发展研讨会。

  中德两国正合作研究机器人“智能认知”技术

  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直言,机器人“智能认知”技术是世纪难题,目前中德两国正在合作研究。佛山作为中德合作的标杆,可以在这方面深入探索。

  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

  工信部日前就《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将按照规范条件,组织对申请公告的工业机器人企业进行核查,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予以公示。

  家电巨头扎堆跨界机器人 产业振兴尚需“双管齐下”

  近期,包括长虹、美的、格力、海尔在内的家电业巨头纷纷跨界进军机器人领域。这一是出于其自身生产的自动化升级需要,二是想谋求业务多元化,追赶新兴产业的风口。但面对新的入门者,一些机器人产业领域的专家则表示,家电巨头的跨界进入,短期内对机器人产业影响不大,因为在这个强调技术与工艺积累的行业,想要“朝发夕至”几乎是不可能的。

  【机构研究】

  安信证券:从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看智能制造机会

  【个股解析】

  机器人行业12只概念股价值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