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证券:中央“一号文”发布,继续推荐农业供给侧改革主题

2017-02-06 07:41:06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我们2017年重点关注的主题,我们在前期报告《中央“一号文”临近,关注农业供给侧改革主题(一周“主题说”1月第3期)》中强调,农业供给侧改革将成为中央“一号文”重中之重。2月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本期“主题说”,我们继续推荐农业供给侧改革主题,重点从政策目标及产业路径入手,系统性梳理主题受益主线及相关标的。
  我们认为,未来全面推进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可以总结为以下六大政策目标: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不同政策目标对应不同产业。
  具体来看,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产业生态图谱及相关标的包括:短期涉及玉米、生猪、乳业、渔业等产业结构调整,包括玉米深加工(如燃料乙醇)、饲料、生猪养殖及奶业龙头等领域,建议关注中粮生化、龙力生物、唐人神、西部牧业等;中长期远景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与规模化,其制度基础在于农业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首先受益,推荐关注北大荒、辉隆股份、亚盛集团,农业现代化相关领域包括高端农机,农业信息化(农资电商、农业大数据等),绿色农业(生物育种、新型化肥、农药)等,建议关注登海种业、金正大、一拖股份、星光农机、大北农等;“促融合、补短板”的落脚点 生态农业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受益产业包括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粮食仓储物流等,推荐关注象屿股份、京蓝科技。
  1.1 中央“一号文”发布,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
  2016年以来,政策对农业供给侧改革高度关注。去年10月份以来,多个文件相继出台,为2017年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做下铺垫。2015年12月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12月1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7年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认为,农业已成为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重要性凸显。
  2017年中央“一号文”发布,继续聚焦“三农”,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核心。2月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去几年内中央“一号文”政策重心集中在“农民增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现代化”三大领域,均是农业供给侧改革中长期内需要达到的政策目标。2017年中央“一号文”聚焦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系统性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政策目标及产业路径。我们认为,2017年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全面深化之年,也是17年“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具体来看,2017年中央“一号文”包括6大部分: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涉及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绿色农业、现代农业、补短板等多个领域。
  在实现路径上,中央“一号文”强调,“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资料来源:新华网、国务院)。从“一号文”可以看出,农业供给侧改革体现的是农产品供给从“量”到“质”的转变,政策目标为在确保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的基础之上推进农业现代化与规模化。

  1.2 从政策目标看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产业路径
  当前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总量不足转向结构性矛盾,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关心“量”转为更为关注农产品的“质”。目前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倒挂,供求关系结构性失衡、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迫切性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2016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2017年中央一号文做了诸多政策部署,未来全面推进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可以总结为以下六大政策目标: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

  1)短期目标——调结构、去库存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生产量、进口量与库存量出现了“三量齐升”的现象,亟需调整优化农业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于2016年12月20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2017年“将继续调减玉米,引导生猪养殖向玉米主产区、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建设优质奶源基地,逐步减少近海养殖,加快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资料来源:农业部),涉及玉米、生猪、乳业、渔业等产业结构调整。

  产品结构上,供需严重失衡的玉米、大豆是政策调整的重点目标,其中玉米去库存的压力较大。2016年末玉米库存高达2.75亿吨,产量为1.96亿吨,而消费量仅有1.78亿吨,过量库存不仅造成浪费,高昂的库存成本也给国家财政带来压力;大豆则严重依赖进口,2016年国内消费进口率超过80%,有效供给不足。

  以玉米结构调整为例,制度层面上推广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从临储托市向“市场化定价+补贴”转变。2016年6月2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指出16年将在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不再进行临储托市,而是给予种玉米的农民一定补贴。
  玉米临时收储制度改革落地后,未来玉米去库存有望加速。在无临储托底价格的情况下,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将降低,玉米年产量趋于下降。从大豆的经验来看,自2014年大豆临储取消改为直补政策后,年产量出现明显下滑。因此,通过临储制度的改革将有效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实现去库存;同时,玉米种植将更向优势产区集中,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有利于调整优化玉米种植结构。
  从玉米供给侧改革的受益产业来看,玉米深加工是未来陈玉米的主要流向,相关产业链尤其是燃料乙醇产业最为受益。一方面,目前玉米库存中,存储时间超过或即将超过三年的玉米总量约达7000万吨,占整体库存的26%,而这部分陈化玉米不再适用于生产饲料或玉米淀粉,发展燃料乙醇将成为消化库存陈化玉米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玉米占乙醇生成成本约80%,玉米价格下跌将使乙醇生产企业成本大幅下降。

  2)长期目标——降成本、提品质
  2010年以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均有明显上涨,其中重要的原因源于成本端投入品价格上涨、劳动者工资上涨以及土地租金成本上升等因素,目前国内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价格,从而造成国内农产品库存积压。因此,降低农产品成本,提升国内产品品质与竞争力,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长期愿景。
  推动农业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土地流转是长期目标的制度基础。我国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制约了农业规模化,土地制度改革可以降低成本,为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土地流转则整合资源利用,促使生产、流通、消费环节联系起来,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近年来,从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到土地流转“三权分置”再到农村土地两权抵押贷款及相关产权保护政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沿着明晰产权以推动资本化的思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等“三块地”改革试点预计将于2017年完成。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供给侧改革长期目标。 “十三五”规划已将农业现代化明确为农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2017年中央“一号文”也提出“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涉及农业智能化、农业信息化、绿色农业等关键领域:
  农业智能化:高科技、大规模现代农业的基础。一方面,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关产业包括高端农机装备,如自动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另一方面,农业智能化体现在生产管理环节的智能分析,通过了解土壤特性和农作物生长特性,优化种子、肥料等农业资源投入,达到“精准农业”的效果。
  农业信息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由于农户分散,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信息不对称,农产品在产业链中的流通成本、营销成本相对较高。以物联网、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动能带动农资电商等产业兴起,使原本粗放式生产和线下销售模式向在线销售转型,融入产、供、销各环节,实现农业产业链全面升级。
  绿色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农业发展中,农用化学品的超量使用、过量化肥的施撒等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及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问题。随着城镇化推进,健康、生态友好的生活方式是农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因此,低毒高效的新型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产业未来趋势向好。

  3)辅助目标——促融合、补短板
  促融合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农业除生产功能外的生态功能,壮大农村新产业,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对农业多样化的需求;补短板重点在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包括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粮食仓储物流等。
  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当前农业基建的核心,是抵御自然侵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必要条件。农业用水是社会用水大户,且用水效率不高,具有较大节水潜力。根据《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到2020年,我国农田灌溉用水量保持在3720亿m³,对比2014年,农业用水量需调低149亿m³;《国家农业节水纲(2012-2020年)》也提出,至2020年需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亿亩,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亿亩。我们认为,高效利用农业用水、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既是政策需求,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任务需要。

  1.3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全产业生态图谱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在于:在确保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去库存的基础之上推进农业现代化与规模化,中短期突破口在于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以及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
  我们按照“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六大政策目标,分解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产业路径:
  短期目标为“调结构、去库存”,通过完善玉米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推动玉米去库存,利好受益于政策性农产品库存的低价处理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链,如燃料乙醇等。通过优化种植区域布局,增加大豆有效供给;优化生猪区域布局,加快生猪产业转移和养殖转型升级,利好饲料及生猪养殖龙头;建设优质奶源基地,培育国产品牌,利好奶业龙头。
  长期目标为“降成本、提品质”,实现手段为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其制度基础在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因此土地流转板块将持续收益。长期来看,农业现代化为实现手段,受益产业包括智能化的高端农机装备,农业信息化潮流下的农资电商、农业大数据,绿色农业相关的生物育种、新型化肥、农药等领域。
  辅助目标为“促融合、补短板”,落脚点在于生态农业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受益产业包括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粮食仓储物流等。

  1.4 农业供给侧改革主题受益主线及相关标的
  中央一号文发布,继续推荐农业供给侧改革主题。2月5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发布,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够化解当前“三农”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改革重要性凸显,建议继续关注农业供给侧改革主题。

  我们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产业生态图谱及相关受益标的包括:
  1)短期目标为“调结构、去库存”,涉及玉米、生猪、乳业、渔业等产业结构调整,受益领域包括玉米深加工(如燃料乙醇)、饲料、生猪养殖及奶业龙头等,建议关注中粮生化、龙力生物、唐人神、西部牧业等;
  2)长期目标为“降成本、提品质”,中长期远景致力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与规模化,受益产业包括高端农机装备,农业信息化(农资电商、农业大数据等),绿色农业(生物育种、新型化肥、农药)等,建议关注登海种业、金正大、一拖股份、星光农机、大北农等;制度基础在于农业产权制度改革,受益领域包括土地流转板块,推荐关注北大荒、辉隆股份、亚盛集团;
  3)辅助目标为“促融合、补短板”,相关受益产业包括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粮食仓储物流等,推荐关注象屿股份、京蓝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