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万亿市场起飞 全产业链将受益

2017-01-19 07:38:37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从“吉林一号”一箭三星纯商业发射成功,到设立百亿元规模商业航天基金,近期商业航天领域“多点开花”。根据市场预测,全球的商业航天市场将超1.7万亿元规模,2020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将达到8000亿元。商业航天产业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火箭、卫星制造与发射、卫星应用等航天产业链上下游上市公司将持续受益。

  商业航天起步

  1月14日,由美国商业航天巨头SpaceX开发的“猎鹰9”火箭发射升空,以“廉价火箭”强势引领商业航天市场。凭借低成本的优势,SpaceX的爆款火箭“猎鹰-9”已拿到未来五年全球38个发射合同,其中的24个来自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中国商业化航天领域近期同样利好不断。1月13日,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与丹麦Gomspace公司签订火箭发射服务协议。这是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承接的首笔国际市场商业发射订单。

  1月9日,“快舟一号甲”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将“吉林一号”灵巧视频03星等3颗卫星成功送入轨道。此次是一次“纯商业”的航天发射。

  次日,商业航天领域一只大型基金成立,长江航天产业基金计划总规模达100亿元,首期计划募集20亿元,首期实际认缴资金25.8亿元。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正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包括火箭商业化运作的国家队、资本雄厚的上市公司以及众多创业团队。

  2016年2月,中国首家商业火箭公司——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隶属于航天科工集团,致力于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商业航天发射服务,未来业务范围还将拓展到卫星应用、飞船发射、深空探测等领域。

  2016年10月,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隶属于航天科技集团,已具备提供卫星发射、在轨交付与使用、卫星商业运营一体化服务能力,未来将适时推出“太空星网、太空专车、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等多类型发射服务。

  此外,国内还有近10家新成立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包括北京零壹空间、翎客航天公司等初创企业。其中,零壹空间去年完成超过1亿元A轮融资。

  当前,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和组织都在大力推进商业航天发展,业务范围正从传统的商业卫星发射、商业卫星应用,扩展到商业载人航天飞行等领域。中国也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促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2016年12月发布的《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提出,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航天科研生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信息产品服务、卫星运营等航天活动,大力发展商业航天。面向智慧旅游、广播电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文化传播等大众信息消费与服务领域,开发卫星应用智能终端、可穿戴等电子设备;推动卫星应用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商业航天活动,推动宇航产品“走出去”。

  国防科工局、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积极推动商业卫星系统发展,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商业航天发展新模式。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强基于北斗系统的位置、导航和授时的商业化服务。

  万亿市场待掘金

  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报告统计,2015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约3353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产业占比高达76%。根据市场预测,到2020年,全球航天产业市场总额将达到4850亿美元,中国市场包括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空间宽带互联网等将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商业航天包括商业航天基建及支持产业、商业太空产品及服务产业两个重要领域。商业航天基建及支持产业主要包括卫星制造、火箭发射服务、空间站、地面发射基地及相关设备。其中,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服务占比超过6成;商业太空产品及服务产业主要包括卫星电视、卫星通讯、地球探测等,当中卫星电视占比超过该板块的四分之三。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运生认为,随着市场开放,在卫星发射(含靶场测运控)板块,将由寡头转为垄断竞争;在卫星制造、地面设备和卫星应用板块,将由垄断竞争转为完全竞争。初步估计市场规模巨大,卫星产业的快速增长将给商业航天带来良好机遇,微小卫星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长期以来,制约宇航产业大规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成本居高不下。东兴证券分析师认为,航天科工火箭公司通过星箭一体化设计等方式研制“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可以控制成本,长征火箭公司则通过星箭接口标准化、火箭提前备产、批次生产等手段压缩成本。伴随火箭研制发射成本降低,中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望加强,在国家“一带一路”等战略牵引下,航天产业国际化经营步伐有望加快。

  由于多方面原因,中国火箭(卫星发射载体)的研制与发射场资源集中于航天工业部门与军队武器装备管理部门,“民营卫星上天”需国防科工局与军委装备发展部两大部门同步支持,政策壁垒极高。

  东兴证券分析师指出,此次火箭首次搭载“吉林一号”民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民营卫星发射政策壁垒逐步破除。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民营卫星发射政策扶持力度有望逐步加大。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公司型号总设计师胡胜云认为,商业航天产业市场空间巨大,与国外尤其是美国商业卫星占在轨卫星一半以上相比,中国在轨卫星中商业卫星所占比例较少。“借助市场的力量开展商业化应用,一方面聚集市场资源,降低卫星的研发及发射成本等;另一方面,也符合互联网等的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广阔。”

  为更好地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胡胜云认为,国防科工局应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他建议,国家应研究制定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规划,做好商业航天顶层设计,制定商业航天市场运行规则及制度以及财政支持政策等,并将商业航天纳入政府采购范畴。

  卫星产业链受益

  多位券商分析师认为,随着商业航天专业化运作加快,火箭发射成本及履约周期有望持续降低,商业卫星发射量有望逐步增加,火箭、卫星制造与发射、卫星应用等航天产业链上下游将持续受益。围绕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资本运作或逐步加速,整体上市或资产注入相关上市公司平台成为其融资的重要渠道。

  商业航天巨大的市场蛋糕吸引上市公司纷纷进入分一杯羹。自2014年成立子公司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欧比特就开启了在微纳卫星星座、民营企业进军商用遥感领域的一系列布局。后续三年,公司将陆续完成34颗微纳卫星的发射任务, 搭建“卫星空间信息平台”。

  2016年10月,新研股份子公司明日宇航与艾诺思等共同组建明日宇航卫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成具有12颗在轨卫星的全天候、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推进商业航天业务。未来该公司将紧跟卫星、运载火箭制造及发射、通信、导航、测绘、气象、广播设备等相关产业发展,并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深入融合,形成新的增长点。

  民生证券朱金岩认为,航天产业链上游电子器件、航天材料等领域上市公司有望受益。如航天电子,其惯导类产品、遥测遥控单元以及电子类产品,应用于火箭、飞船、卫星等,控股股东航天九院是航天科技集团资产证券化试点;火炬电子的特种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温和超耐磨,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产业链下游商业化程度较高的北斗导航、卫星通信领域上市公司也将受益。北斗导航全产业链公司海格通信,院所改革标的航天机电、航天晨光值得关注。

  【相关阅读】

  多家北斗导航公司年报业绩预喜

  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期。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在A股19家卫星导航产业链上市公司中,已有9家披露2016全年业绩预告,预喜公司高达8家(预增3家、略增2家,续盈2家,扭亏1家),仅有1家业绩略减,行业基本面整体向好。

  天舟一号通过出厂评审 计划今年4月发射

  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近日通过出厂评审,这意味着天舟一号已经“健康”出厂,中国向建成空间站又迈出一大步。

  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命名征集初评揭晓

  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命名和图形标识征集初评揭晓,8个方案“凤凰、天问、火星、腾龙、麒麟、朱雀、追梦、凤翔”入选,20日将启动网络投票。

  快舟一号甲成功发射“一箭三星” 开启商业航天新时代

  2017年1月9日12时11分,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研制的快舟一号甲通用型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吉林一号”灵巧视频星03星,同时搭载行云试验一号、凯盾一号两颗立方体星,实现一箭三星发射。此次任务不同于传统航天发射模式,采用商业发射合同组织形式,按市场行为运作,具有组织模式新,准备时间短等特点,标志着中国航天科工四院在中国商业航天领域迈出新步伐。

  国内民营火箭将发射首颗海外卫星 商业航天发展提速

  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蓝箭)与丹麦GomSpace公司举行火箭发射服务签约仪式。这是中国国内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承接的第一笔国际市场商业火箭发射服务订单,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取得新进展。

  2017年我国计划实施30次航天发射任务 多领域发展将提速

  2017年,中国航天发射任务将再创新高。据了解,我国全年计划实施约30次发射任务,不仅载人、探月、北斗、高分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将继续推进,在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科学实验卫星以及商业航天领域也将“多点开花”。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项目一期建设完成 “全国一张网”上线运行

  我国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已完成项目一期建设,包括150个框架网基准站和1269个区域加密网基准站的全部研制建设任务,“全国一张网”“全国一个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具备在全国主要经济区域提供实时动态厘米级、事后处理毫米级和快速辅助定位能力。这是从16日召开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2017年度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北斗系统将覆盖一带一路国家 今年发射6-8颗卫星

  10日在第二届北斗民用推进会上了解到,中国北斗系统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各领域应用逐步深入,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整体应用已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国际化的新阶段,预计将于2018年率先覆盖“一带一路”国家,2020年覆盖全球。

  【机构研究】

  国金证券:万马齐喑待破局,翘盼航天打头阵

  【个股解析】

  航天军工12只概念股价值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