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演绎效率与质量并进之路

2019-07-18 08:09:4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胜非

  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上市交易的锣声将于下周一敲响。作为新时期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务,科创板上演着中国资本市场史无前例的“速度与激情”。从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至首批企业上市交易用时仅8个多月,4个月内相关发行上市制度落地,5个月内首批申报企业正式受理,7个月内首批企业通过上市委员会审核,科创板首批拟上市交易的企业,从受理到注册成功平均只用了83天,而速度的背后是质量的坚守和制度的保障。

  当前我国处于外部环境多变、全球竞争加剧、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阶段,资本市场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科创板更承载着国家与社会的期盼,肩负着引领资本市场改革和加速创新驱动发展的双重使命。通过以科创板为增量创新试验平台,逐步引领A股存量市场变革,推动A股市场差异化融资体系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需要,既要有杰出的智慧,更要付出大量心血;既要考虑制度的创新性,更要兼顾适配性;既要具备宏观战略思维,更要微观论证执行。新旧制度规则的衔接、新制度规则自身的关联与配合,都要求精心设计与安排,在每个环节上仔细斟酌。

  科创板创设之初,监管部门就明确阐述了科创板的定位以及注册制内涵,通过设立清晰的规则和要求,增强发行审核的可预期性,保障了审核高效、流畅。不同于审批制、核准制,科创板实施的注册制之所以高效,主要归结为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强化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且发行人在短时间内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多轮问答即可获得审核通过。在满足基本条件的基础上,科创板将权利尽量交给市场,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审核理念与方式的转变为科创板高效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加速推动科创板落地的同时,监管部门未忽视对质量与风险的关注。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将贯穿于科创板发行上市及上市公司存续的全过程,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科创板是资本市场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包容性,并不意味着降低对合法合规性、财务真实性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加大对申报企业的问询,以多维度、全方位、深入的问询,为市场筛选出符合科创板定位的真实企业,是科创板稳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强大的问询机制下,木瓜移动主动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就充分印证了科创板并非无门槛、无要求。通过监管部门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层层把关,夯实了上市主体的质量,守护了市场的公正、公平、开放与透明。作为试点注册制下问询式审核的补充,为督促保荐机构勤勉尽责,压严压实保荐机构把关责任,科创板开展了对保荐机构的现场督导,通过调阅资料、证据核对、人员约谈等方式,重点了解保荐机构对相关申报项目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核查把关是否到位,要求其作出相应说明或补充核查,并现场检查保荐机构尽职调查责任落实、内部程序合规性、保荐工作质量等情况。全面保障信息披露质量,提高发行上市审核质量和效率,促使具有相当实力的“硬科技”企业能快速脱颖而出。

  无论科技实力、盈利能力、研发投入,还是成长性,首批上市交易的25家企业均质地优异。剔除规模最大的中国通号,已发行的24家企业2018年度营收均值为8.15亿元,归母净利润均值为1.55亿元;报告期营收复合增长率平均为48.02%,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平均为156.45%。企业规模较大,盈利能力较强,成长性较好。报告期25家企业平均销售毛利率50.38%,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52%,平均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11.30%,表明企业具有显著的高附加值与突出的科研投入,科技成果产业化效果显著。该批企业拥有已授权的专利数量平均高达230项,其中发明专利数量平均达114项,且多家企业核心关键技术获国家、行业或军队科技大奖。此外,企业在信息披露完整性、风险揭示充分性、财务核算的规范性等方面也表现较佳。

  为重塑市场生态,强化市场法治建设,确保科创板平稳运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多项创新配套制度为科创板保驾护航,其中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关于科创板发行人财务信息披露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在科创板注册制试点中对相关市场主体加强监管信息共享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意见》等。与此同时,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处理,充分维护科创板的正义性与公平性。比如近期银河证券自营账户因科创板打新弃购,被中国证券业协会列入限制名单,6个月不得继续参与科创板网下打新。中金公司未经上交所同意,擅自改动发行人注册申请文件,被出具警示函,相关涉事保代之前已被行政处罚。以法治保障,树立对市场的敬畏之心,净化市场环境,助力科创板高质高效发展已然成为科创板发展常态。

  作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全新探索,科创板上市交易只是个起点,未来仍需劈波斩浪、踏浪前行,市场各方需继续坚守质量底线、尊重市场规律、防范系统风险,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

  (作者系资深资本市场人士、投行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