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非:科创板溢价折射科技成果产业化预期

2019-08-01 08:04:4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胜非

  科创板开市以来总体运行理性,市场博弈充分。截至7月30日,科创板首批25家上市公司收盘价平均涨幅为170.87%,静态市盈率平均133.85倍,移动市盈率平均116.28倍。股价经过充分博弈后,依然保持较高溢价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对于科创企业未来价值的良好预期和信心。

  在试点注册制条件下,科创板建立了能充分发挥股市资源配置及价值发现功能,强化投资者风险偏好管理和价值投资理念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基于科创企业普遍具有的高附加值和高成长性等属性,科创板公司的溢价具有其内在逻辑性,反映了市场各方的认知和判断,展示了市场分配效率。

  与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相比,科创板上市企业之所以受到投资者追捧,根源在于新技术、新科技、新经济、新业态的驱动下,企业具有较大的成长潜力和空间,有可能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业绩爆发。而这种内生性价值实现并非科创企业与生俱来,是企业发展多元要素有机结合后释放强大动能,将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并获得良好效益的结果。科创板企业的基本特点总体表现为突出的科研实力、较强的盈利能力、良好的市场前景,其中部分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推动行业变革或者产业升级。通过资本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加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技术产业化能力,实现较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按照市场经济学理论,经济增长的主要生产要素为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体现为持续创收增效,其不仅需要公司具有优异的存量技术和产品,更需要公司持续保持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并通过公司高效的组织管理机制、强大经营运作能力和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将技术成果快速产业化。科创企业需强化生产要素及资源的组织效率、管理效率及整合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和效率反映在二级市场股价上,以最大限度实现上市公司的价值。所以,科创板的高估值溢价,其蕴涵的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能力,更有维持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稳固核心技术研发团队,凝聚高科技人才,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实现产业快速落地的稳健预期。

  因此,在资本市场上对科创板公司采用什么样的估值方法大有讲究。无论PE(市盈率)、PS(市销率)、PB(市净率),还是DCF(现金流折现)、EV/EBITDA(企业价值倍数)和NAV(资产净值)等指标,都需对应科创企业所处特定发展阶段,剔除短期、阶段性的影响因素后,动态科学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技术产业化能力是科创板公司价值的核心,科技创新产业化能力的价值驱动,实质表现为以新经济、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同步以产品和技术的高附加值助推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盈利水平稳步提高。而只要能在内在价值支撑股价稳步提高的良性循环机制中,夯实投资者分享公司成长红利、获得较高投资回报的基础,就能增强投资者深耕企业创新发展的勇气和信心。就此而论,当前科创板较高的溢价仅是相对的,企业内涵价值及发展动态需从多维度考察,且最终落脚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路径上来。

  再深一步,科创板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和程度可从两个维度考察,横向为盈利水平,纵向为成长性。盈利水平的反映指标通常为企业毛利率水平、收入与净利润规模,成长性指标通常为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率。公开数据显示,科创板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效果总体较好。报告期28家已上市及启动发行的企业销售毛利率平均为52.55%,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21.26%,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平均为13.06%,且研发投入占比与毛利率保持正向关系。报告期28家企业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平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5.90%和148.93%。截至7月30日,首批25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已有19家公司披露了2019年上半年业绩报告,这19家公司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均值为3.47亿元和0.70亿元,平均增速分别为51.91%和67.68%。结合上述数据,考虑企业的成长性,初步估算科创板上市企业动态市盈率在50至70倍之间,远低于静态市盈率和移动市盈率。正如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早前参加央视财经评论时所表示的那样,科创板公司发行价格完全市场化,光看静态市盈率是不够的,要看增长率折算后的市盈率。而增长率背后本质是企业的技术产业化能力。

  因此,动态观察,若科创板上市公司加大科研投入,并能快速实现产业化,对其高估值溢价会有较强的支撑。如果后续受到宏观经济周期、市场体量扩容及公司发展变化的影响,股价出现较大波动,也属市场相机抉择、自然回归的正常过程。当然,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与效率最终仍将决定企业股价走向。

  (作者系资深资本市场人士、投行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