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必优易德伟:“我们不缺钱,上市是为了国际化布局”

2019-12-19 07:50: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问之

  从首次用生物技术制取ARA(二十碳四烯酸),打破国际垄断,到成为知名婴幼儿奶粉和健康食品的“幕后大咖”,这家兼具生物科技、食品工业和营养科学属性的科创企业,已经走过了20年。

  12月19日,它又以科创板首家食品制造业企业的全新身份,踏上新征程。

  它,就是嘉必优。

  “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是业界对嘉必优的评价。经过多年积淀和布局,嘉必优已经成功通过了国际知名奶粉厂商的全球供应链审计,进入全球市场。在国内,伴随着奶粉新国标即将出台,嘉必优也将迎来新的增长空间。

  “下阶段,嘉必优将加快全球布局,力争发展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生物技术企业。”值此登陆科创板之际,嘉必优董事长易德伟在接受上证报专访时说。

  填补国内空白

  “没工厂、没经验、没任何市场应用”是嘉必优初创时的国内市场环境。

  上世纪90年代,国内高端营养素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产品技术、市场及产品定价权由少数境外公司掌握。在国内,ARA也还只是教科书里面的一个名词,尚没有技术可以生产。

  “初始技术来源于中科院十五大研究所之一的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他们用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对来自高寒地区的高山被孢霉进行诱变,实现了ARA的高效制取。”易德伟介绍说。

  1999年,易德伟投资了由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发的花生四烯酸高产菌株,建立起中国首家尝试生产ARA的企业。租赁厂房、招募专业人才、将ARA从实验室搬到生产线,多次调试终于使各项工艺参数得以固定,量产成为可能。

  量产之后,市场是一道难题。当时,国内市场一片空白,ARA尚没有任何应用,市场培育、市场推广都需要从零起步。2000年至2003年,嘉必优每年投入了七八百万元,销售额却仅有区区几十万元。

  “中国奶粉的产业升级,是嘉必优打开市场的重要机遇。”易德伟说。

  2005年,全球最大的制药和保健品公司之一的惠氏制药成立了营养事业部,推出了惠氏S6,其中添加了DHA和ARA,给中国奶粉厂商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推动下,中国的奶粉行业开始产业升级。

  而当时国内仅有嘉必优具有研发生产ARA的能力,伊利、贝因美等主要奶粉厂商纷纷与嘉必优展开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尝试将ARA添加到奶粉中,并最终成行。

  通过生物科技实现ARA的制取及量产,并成功应用到产品中,让嘉必优名声大振,“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由此而来。目前,嘉必优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ARA供应商,并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成功拿到全球市场的“入场券”。

  同时,在ARA的基础上,嘉必优不断寻找新的营养来源,相继推出了能够促进智力发育的DHA、能够改善东亚人群普遍缺乏维生素A的β-胡萝卜素以及能够促进大脑发育和提高免疫力的SA等新产品,并在实验室成功研制出虾青素、OPO和EPA等。

  进入全球供应链

  “奶粉行业是典型的全球化、国际化的市场结构。”在易德伟看来,盯着国内市场是远远不够的。从一开始,嘉必优便对标全球最高水平,致力成为全球五大奶粉品牌的合格供应商。

  “只有技术、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运营管理标准等都符合国际标准,通过全球供应商体系认证才能真正进入奶粉行业的全球产业链。”易德伟补充道,“认证审计是非常严格的,往往需要好几年,考核标准达上百条。”

  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5年前,达能全球供应商前来审计,一次交流会上,工厂电线杆上有少许蜘蛛网,当时就被审计经理指了出来。该审计团队在企业进驻了两个多月,每天都会实地调研并总结回顾,专业严谨的态度令人敬佩。从那时候起,嘉必优便严格要求自己,将食品安全视为企业的命门。

  “每一罐奶粉背后就是一个孩子”——嘉必优工厂墙上贴着这样的标语,同样也是警钟。易德伟常对员工们说:“你做的东西是给孩子们吃的,如果你自己的孩子都不能吃,又怎么能卖给别人呢?”

  在他看来,食品安全不是口号,实质上是背后的技术问题,只有装备保障能力和管理运营能力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在嘉必优的工厂里,关键生产设备使用的润滑油,都是高出工业级润滑油价格好几倍的食品级润滑油,任何细节都必须严格把关,绝不能有丝毫松懈。从原料进库、加工、运输再到客户手中,嘉必优要对产品、包装纸等各个环节进行近百道监测程序。截至今年上半年,嘉必优共有352名员工,检测人员就有近30名。

  通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嘉必优已经通过了多国法律食品应用性产品标准、全球供应链审计、知识产权壁垒等严苛的标准,打进了全球供应链。

  嘉必优因此建立了完善的国际供应链与服务体系,产品销售区域覆盖30多个国家及地区,与嘉吉、达能、贝因美、伊利、飞鹤、汤臣倍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

  长期的深耕让嘉必优的营收和净利润稳步提升。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嘉必优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9亿元、2.29亿元及2.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69%;净利润分别为0.46亿元、0.66亿元及0.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5.96%。2019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亿元,净利润0.63亿元。

  由于技术领先、在业界拥有一定的定价权,2016年至2018年,嘉必优综合毛利率保持稳定,分别为49.77%、46.45%、48.94%,2019年上半年,这一指标则提升至52.56%。对于科创板上市的目的,易德伟直言:“我们公司并不缺钱,上市是为了国际化战略布局。”

  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技术一直是嘉必优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嘉必优已掌握集成工业菌种定向优化、发酵精细调控、高效分离纯化制备等技术,并在菌种选育、发酵、分离纯化、微胶囊包埋、产品应用及检测等方面形成“护城河”。

  与大多数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有所不同,嘉必优2016年至2018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52%、5.96%、5.72%,尽管处于下降趋势,但仍高出同行可比上市公司近2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占比减少,但事实上研发费用是上升的,因为销售收入增加较大,从而相对比例有所下降;并且基于多年的技术积累,嘉必优已经形成了综合集成的技术平台,规模叠加效应在逐渐凸显。”易德伟解释说。数据显示,嘉必优及子公司已获授权专利共计35项,其中发明专利29项,尚处于申请阶段的专利106项。

  同时,伴随着市场需求的提升,目前包括ARA、DHA在内的嘉必优4条主要产品线,均处于基本满产状态。为了提升工厂产能,并提升工厂设备智能化和数据化水平,嘉必优此次公开募集资金将有一部分用于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微胶囊生产线扩建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将通过新建生产车间、洁净厂房和配套检测实验室、冷库等,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智能化生产线,提升嘉必优的生产能力,更好地回应市场需求。该项目将为公司新增微生物油脂微胶囊年生产能力1500吨,其中,ARA微胶囊900吨,DHA微胶囊600吨。

  “2018年奶粉新国标征求意见,明后年有望落地,这将为国内ARA和DHA分别带来33%、97%左右的市场增量。”对嘉必优的国内市场业务,易德伟充满信心。此外,《“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预计我国生物产业规模达到8万亿元至10万亿元,生物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另据Coherent Market Insights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ARA和藻油DHA市场容量为4.47亿美元,到2026年全球ARA和藻油DHA的市场容量将达到12.26亿美元,2018年至2026年,行业内市场容量将达到13.45%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快速增长。

  “未来,嘉必优的全球业务占比会越来越高。下阶段,嘉必优将在国内建立中央工厂的基础上,着重在高品质奶源地布局,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易德伟表示,“在为更多区域和领域的客户提供创新的生物合成营养素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同时,嘉必优将发展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生物技术企业。”

  在他看来,用生物产物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是嘉必优的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