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现普涨行情 次新股大幅反弹

2017-01-20 15:19:32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吴悦萌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吴悦萌)周五,沪深两市双双小幅低开,早盘两市持续回暖,创业板指迎来大幅反弹一度涨逾2%。午后,大盘维持窄幅震荡。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123.14点,涨幅0.70%,成交1415亿元;深证成指报9906.14点,涨幅1.41%,成交1815亿元;创业板指报1880.75点,涨幅1.99%。

  盘面上看,仅石油行业下跌,软件服务、木业家具、水泥建材、安防设备等行业涨幅居前。次新股午后进一步拉升,国产软件、网络安全、OLED等题材概念股较活跃。

  光大证券分析师赵扬表示,看好2017年A股的春季行情,核心逻辑是流动性的季节性改善,而流动性正是导致2016年12月以来A股持续走弱的主因,辅助逻辑是企业盈利。配置上坚守价值主线,看好金融、化工、零售、旅游、环保等行业,看好消费、TMT行业的低估值龙头。

  他表示,一年之机在于春,建议投资者把握春季窗口,将仓位、结构调整至最佳位置。风险方面,建议关注通胀、美元、金融领域去杠杆的超预期变化。

  【机构收评】

  广州万隆收评:节前红包是何种性质?两主线浮出水面

  周五A股确实给了市场一个大大的惊喜,指数与个股齐涨,创业板更是涨幅近2%,整体赚钱效应创开年之最!当惊喜不期而至时,市场不禁疑惑:节前这一红包究竟对后市意味着什么,又该如何看待呢?

  天信投资收评:股指大幅反弹 局部机会显现

  今日股指迎来反弹,其中创业板表现良好,继昨日出现地量后绝地反击,筑底迹象明显。当前沪指反弹至20日均线附近,还是具备一定的上行压力,同时量能也未出现有效放大,故而后期可以继续关注沪指对20日均线的突破情况。后续股指一旦能突破关键压力位,我们就可以看高一线,反之还是保持必要的乐观。

  山东神光收评:节前稳中有升概率大 低位布局谨慎追高

  大盘反弹途中,大家比较关心的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短期这种上涨能否持续,是跨年行情的到来还是仅是超跌反弹的差价机会。从量能上看,对于沪指而言,是跟随上涨的状态,量能不足,面对着上方均线系统的压力,确实难以突破,年前继续震荡的概率较大。而对于创业板而言,更多的还是超跌反弹的反抽。

  北京股商收评:普涨式反弹存致命硬伤 能否放量成关键

  虽然今日市场迎来久违的中阳线,但是仍然存在致命硬伤,那就是量价走势出现了背离,即指数在涨但成交量却不增反减,再创昨日新低,显示资金参与热情大幅降低,离场过节情绪反而占了上风。因此,不宜盲目乐观。因为节前资金面紧张是不争的事实,交投清淡也是历年来的惯例,所以普涨式反弹的持续性依然存疑,结构性行情依然是当前的主旋律。

  和讯公司收评:节前或继温和反弹 逢低布局两大红包

  短期来看,临近春节市场交投清淡,虽然沪指上方10日、20日均线继续压制股指,但是沪指在3050点一带已经获得支撑,节前大盘会维持温和反弹的走势。操作上控仓位,逢低布局两会和国企改革两大主线的春节红包。

  天信投资收评:地量开启低价 普涨启动节前攻势

  虽然市场的成交量还是比较低迷,显示做多力量仍处以谨慎的心态,但是最近几个交易日,市场涨停板个股家数仍能保持在40家以上,今日市场上攻后,涨停板家数已经达到70家附近,说明市场的结构性机会还是存在的。

  巨丰投顾收评:下周或开启阶段性抄底之路

  总体上,公布的GDP数据下短期经济企稳明显,市场向后趋势基础依旧,在社保资金入场以及海外资金入场的期望下,市场存量资金博弈有望打破。而短期,股指缩量表现下,根据历史规律以及经验,此处仍有继续缩量可能,沪指在3000附近指数将阶段性底部。

 

 

 

 

 

  【市场聚焦】

  “国家队”基金去年四季度加仓哪些股 重仓股曝光

  三只“国家队”基金最新披露的2016年四季报显示,去年四季度仓位保持稳定,重仓股主要分布在银行、基建及消费医药行业。同2016年三季度末相比,主要加仓了中国建筑、国电电力等。

  再融资变局:2万亿再融资“灰色地带”调查

  近期A股市场的连续调整让IPO的加速承受不小的压力,然而,从资本市场的抽血角度讲,IPO已经远远不敌再融资。

  公开市场本周净投放万亿“大红包”

  1月19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2500亿元逆回购,连续4日累计净投放量已逾万亿元。但这仍难缓解节前资金面的“旱情”,昨日交易所、银行间市场的多期限品种利率均跳涨。

  【市场动态】

  2017投资策略扫描:权益类配比提升 趋势性机会模糊

  相对2016年,银行资管普遍提高了对权益类的配置比例,但在“准备好钱”和“放钱出去”之间,银行的顾虑也很明显。

  大跌之下内地资金转战港股 外资持续抄底A股

  通过观察沪港通及深港通资金流向,证券时报记者发现,在A股大跌的背景下,内地资金和外资选择了截然相反的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