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集团实施专业化运作 中行探索普惠金融事业部创新发展

2017-11-23 21:27:28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见习记者 张琼斯

  中国证券网讯(见习记者 张琼斯)中国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揭牌已经过去五个多月,到目前为止运营情况如何?在11月23日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行介绍了他们在普惠金融服务领域的探索和创新。

  “中国银行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集团实施。”中国银行副行长高迎欣介绍,中国银行打造了一个不同于工行、农行、建行的“1+2”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架构。具体而言,中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涵盖的主体包括商业银行法人机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下称“村镇银行”)和中银消费金融公司(下称“消费金融公司”)。

  上证报记者 史丽 摄

  中国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王晓明认为,中国银行之所以选择这种特殊架构是基于两方面原因。首先,村镇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户定位天然就是普惠金融的客户定位,甚至比大型银行主力军所做的普惠金融的定位更加下沉,客户群体更弱势,也更庞大。基于相同的客户定位,中银集团应当把这两个重要平台纳入做普惠金融的计划里。

  此外,村镇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都在各自的领域处于市场相对领先地位。因此,中国银行希望借助普惠金融事业部成立的契机,明确“1+2”的集团管理体制。这样既有利于把中国银行普惠金融的法人做好,也能够把在市场中形成良好口碑的重要“双翼”做强。

  中国银行“1+2”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架构如何分工和运作?据介绍,中银集团在管理执行层面设有最高决策机构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相关单位都加入到委员会中。中国银行法人按照普惠金融事业部的条块结合的管理方式实施;村镇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则是独立的附属公司,采取公司化运作。

  中国银行法人、村镇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三者在客户定位、经营模式上也有所区隔。“村镇银行的户均贷款只有二三十万,消费金融公司的户均贷款金额更小。贷款金额的大小就意味着客户定位的差别。”王晓明指出,工、农、中、建、交等大行的法人银行普惠金融的户均水平为五六百万,其实更多针对的是中小微企业。

  他认为,像中国银行这样通过附属公司进行专业化运作的优势明显。一方面,在服务效率和模式上更好、更新;另一方面,村镇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这样的小法人更适合小客户、小群体。

  村镇银行作为中国银行服务县域普惠金融的抓手已经覆盖了82个县域,其中78%分布在中西部,填补了中西部的空白县域和空白点;消费金融公司则专注为二三线城市的弱势群体提供小额金融贷款服务,现已覆盖全国近200个城市,合作商户及网点逾千家,为超过200万客户提供消费融资服务。

  在整个中银集团的推动下,中国银行小微金融的贷款余额已达到1.4万亿元。截至9月末,中国银行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银信贷工厂”授信余额约3065亿元,客户数达4.6万户。贷款审批效率也大幅提升,审批时间从过去的两到三个月缩短至五到七个工作日。

  随着中国银行普惠金融服务马不停蹄地展开,如何在普惠金融服务中做好风控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王晓明表示,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既提供充足的金融供给,又保证把控好资产质量,实现商业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同步发展。中国银行根据普惠金融客户的需求特点和风险特征,完善了普惠金融相关的信贷政策体系,开发了相适应的打分卡和统计模型,可以有效防控风险。

  中国银监会大型银行部主任杨丽平也于近期谈到大型银行进行普惠金融服务时的风控问题。她表示,考虑到普惠金融客户数量多、单个客户业务量小,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投入大,有必要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优惠、差异化监管等一揽子政策手段加强风险补偿,增强大型银行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