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银行业“引资”的同时要实现“引智”和“引制”

2018-04-10 14:22:39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金嘉捷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金嘉捷)习近平主席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说,中国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今年,我们将推出几项有标志意义的举措。在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方面,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落地,同时要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在“引资”的同时,也实现“引智”和“引制”。“对外开放不仅有助于充实中资银行的资本金,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服务理念、管理经验以及成熟的产品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可以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和公司治理机制。”

  连平指出,通过与境外金融机构的股权合作,有利于我国银行业向相关经营领域和业务领域获得资金、技术支持;通过境外投资者参与中资银行公司治理,有助于变革和改善中资银行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最终体现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经营效率的改进、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的提高。金融业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由竞争机制带来压力和动力,客观上也有助于中资银行的进步和繁荣。

  金融继续开放是大势所趋,开放对整个金融业都有影响。连平表示,首先是行业的开放,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的门槛将降低、股权比例限制将放宽以及有关业务发展运作的空间都会加以拓展。

  接下来,金融市场开放也会加大。比如说近年来股市、债市的开放都在持续推进,接下来这些方面的开放步伐会更大一些,如进入门槛、交易规模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金融业风险始终处于一个可控的范围内。“毕竟能够来中国经营的外资,都是在国际上运作较好的机构,会带来许多好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体制机制。通过这样的开放,让中资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融入国际金融市场。所以,在未来五到十年,开放对于提升我国金融行业的竞争力以及国际化程度是很好的推动。”连平说。

  谈到全球化,连平认为,全球化是人类历史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但是国际化在推进过程中,也会遭遇阶段性挫折。未来,全球化的发展会走出什么样的新路径?从总体上来看,一方面是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进一步发展,经济进一步的融合,人员更多的流动所带来的全球化还会继续推进。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对未来全球化会带来新的推动。信息技术发展对贸易、投资等各个方面会带来新的动力,会构建一个新的信息平台。这种新的信息平台,使未来全球化发展呈现出新的巨大发展空间。这种方式跟过去完全的实体化发展有所不同。信息技术反过来会给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金融投资各个方面发展带来更好的信息技术支撑。从历史上来看,每一次全球化逆流的具体形式可能是贸易战或汇率战等等,但最终是两败俱伤。

  连平认为,在一段时间以后,无论贸易战、汇率战、投资战还是其他形式的逆全球化,都会对全球经济带来负面效应。历史的经验最值得汲取的还是国际合作。未来只有通过积极的合作和平等的国际合作,全球经济才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