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C轮融资收官 身价暴涨估值达394亿美元

2019-03-12 18:05:06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黄蕾

  上证报讯(记者 黄蕾)中国平安今晚出炉的2018年年报,无意中曝露了旗下陆金所的最新融资进展。据了解,陆金所完成了C轮融资,投后估值约394亿美元。至于此轮具体的融资规模,此前有市场传言称约13.3亿美元。

  陆金所此轮融资,至少释放出两大信号。一是在资本寒冬的当下,市场依然坚定看好金融科技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头部企业的发展前景;二是陆金所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背景下诞生的“独角兽”,资本热捧的背后其实是对上海新经济企业、上海经济核心竞争力的认可及期待。

  三年估值翻番

  据了解,陆金所C轮的投资方包括:卡塔尔投资局、春华资本、瑞银、麦格理资本、软银集团等。这些投资者均为国际知名机构,既有国家主权基金,也有知名私募、家族基金等。

  陆金所在2016年初曾宣布完成12.16亿美元融资,其中包括B轮投资者9.24亿美元投资和A轮投资者行使认购期权投资的2.92亿美元。彼时融资完成后,陆金所的估值达到了185亿美元。

  也就是说,三年内陆金所身价再次暴涨,估值翻番至394亿美元。多位金融科技圈人士表示,在近年来资本寒冬的形势下,陆金所的C轮融资估值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

  394亿美元估值是什么概念?以截至2018年末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的市值来计算,陆金所的估值已经位列前五,成为上海新经济力量的代表。

  当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科技、新经济和新业态。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一批新生代的新经济企业在这里诞生、成长并完成全球化布局。

  正是在上海积极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过程中,诸如陆金所等一批新经济企业脱颖而出。投行圈人士点评认为,资本捧场陆金所C轮融资的背后,一方面说明国际投资者看好中国金融科技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这一领域“排头兵”陆金所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作为诞生于上海的金融科技排头兵,陆金所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金融政策鼓励下成就的头部企业,代表了上海在金融科技领域领先地位。

  作为中国平安旗下的三个金融科技“独角兽”之一,陆金所的IPO进展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投行人士分析认为,C轮融资的完成,或预示着陆金所上市步伐的加快。

  连续两年盈利

  随着FinTech的发展、客户金融需求的普遍性爆发,中国互联网金融在过去五年里蓬勃发展。迅猛发展下,爆出的问题和隐忧,也不断倒逼互联网金融行业转型升级。

  陆金所的转型要更早些。2016年陆金所完成对普惠金融业务和重金所业务的重组,从而形成旗下(小)陆金所、重金所、前交所、普惠金融、陆国际的“四所一惠”的战略生态圈布局,业务覆盖了财富管理、机构间交易以及消费金融领域,而P2P业务交易量大大缩减,最初的“P2P”标签正在不断被淡化。

  此后,陆金所的一系列架构调整动作以及业务条线拓展,都是围绕上述战略展开的。其已转变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消费金融和财富管理平台,在运营中重点关注大数据运用,以及通过IT技术构建起先进智能化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系统。

  在投资者精确画像上的技术研发与布局,已经成为陆金所核心而独特的竞争力。2018年10月,陆金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KYC系统)正式升级成4.0版本,不仅能避免投资者购买不适合的产品,从投资者服务层面向“千人千面”个性化服务迈出一大步。

  紧接着2018年11月,陆金所又宣布设立AI实验室,将研究可应用的人工智能新科技,同时还聘请了首席科学家,意在把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应用到财富管理市场。

  2019年初,陆金所又宣布,为提高平台信息透明度和用户体验度,目前已开发并将区块链应用于平台多项运营环节中,包括使用区块链技术辅助用户身份认证、利用区块链对网贷交易溯源等方面,成为国内首家能够将区块链技术融入平台运营的金融科技公司。

  转型成效已在数据中体现。中国平安2018年年报显示,陆金所控股在财富管理、个人借款及政府金融等业务领域开拓创新,合规前行,盈利持续增长。这也意味着,陆金所已经连续两年盈利。截至2018年末,陆金所平台用户数4035万,较年初增长19.3%,资产管理规模为3694.14亿元。此外,陆金所已连续三年入选毕马威全球Fintech百强榜单,并跻身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