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塑造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

2019-03-12 20:58:50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

  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王勇

  一、中国企业面临全球竞争

  从去年以来,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局势发生了不少重大变化。其中之一就是中美贸易摩擦。目前,中美贸易谈判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不管谈判结果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国会把对外开放的大门打得更开,实行更高层次的开放。这就意味着,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将会快速进入中国,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将会遇到巨大的竞争压力。比如,特斯拉轿车通过连续降价,有效撬动了中国电动车市场,销量大增,使得我国电动车企业,不管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以至于电动车行业人士直呼,这一次“狼”真来了。

  面对这一局面,中国企业迫切需要抱团取火,切实提高竞争力,而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可行甚至是唯一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高瞻远瞩地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就已经把混合所有制改革看成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必由路径了。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对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做了具体的部署:“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依法处置‘僵尸企业’。深化电力、油气、铁路等领域改革,自然垄断行业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将竞争性业务全面推向市场。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强身健体,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上述讲话中,李克强总理不仅指出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更是明确提出要把“竞争性业务全面推向市场”。我们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国企改革的现实路径选择。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能够有效发挥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比较优势,既能够增强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又能够促进体制内外的交流,增强社会的流动性,是提升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

  二、“融合”才能提高竞争力

  基于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企业具有多种所有制形态,国有的、集体的、民营的、合资的。这些所有制企业各有长短,国有企业具有庞大的资产和资源优势,民营企业具有机制灵活、激励充分的优势,合资企业则具有管理规范、国际市场渠道畅通的优势。因此,要提高中国企业竞争力就需要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如果能在“混合所有制”的推进过程中,逐步放开社会资本对国有企业的投资,逐步将国企独资的企业转化为多元投资主体并存,甚至社会资本占优势的企业,那么诸如所有者缺位、国企负外部性等长期以来难以根治的问题就有可能得以平稳地解决。

  对此,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打开进的大门,提高改的质量,保障在的权益,畅通退的通道”。打开“进”的大门,在重点领域混改,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在完全竞争领域混改,允许社会资本控股;提高“改”的质量。就是围绕“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推进所有的混改企业能够真正构建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国有资本和各类社会资本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保障“在”的权益,就是平等保护各类股东产权和合法权益,真正做到各类股东按资说话、依股行权;畅通“退”的通道,就是遵循市场化、法制化的原则,既要让各种社会资本能够有序进入,同时也能够依法退出。

  我们认为,这四句话的实质是要做到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要激励相容,或者说,所有制的混合无论对国有资本还是社会资本都需要做到真正的双赢。国有资本最根本的利益是,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增进全社会的福利。而社会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改制的最大担心来自作为控股股东的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可能存在的侵吞和掏空。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控股股东会以关联交易、资金占用(应收、应付、其他应收、其他应付)和贷款担保等方式来对所控制的控股公司实现挖掘和掏空,从而使外部分散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因此,要使社会资本从资本的混合中同样“有利可图”,就需要建立平衡和保障不同性质股份利益的制度安排。其中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公司治理中的控制权安排,特别是,在完全竞争的领域,允许民营企业控股就是非常有效的控制权安排。

  控制权安排是为了解决投资合约的不完备问题。由于企业的投资者事前都难以预知未来,难以面面俱到将公司未来经营中所有可能出现的责任和义务都在合约中罗列出来,造成投融资合约不可能完备。因此,就需要通过控制权安排来对这些“未尽事宜”进行处置。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认为,这些“未尽事宜”的处置权,不应该一成不变,应当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相机分配给对企业运营相对重要的一方,这样才能使经营决策者得到更多的激励,进而使企业的运营更有效率,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更强。

  从我国实践来看,合理的控制权安排也迅速提升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2014年7月,中国建材和中国医药成为国资深化改革试点的先行企业。中国建材作为完全竞争领域的央企,在众多央企中属于底子薄、资金少的“草根”,迫于压力的倒逼和企业发展的主动选择,中国建材开始了改革,探索“三层混合”的模式,即吸纳社会资本、与民企交叉持股、保留业务公司原所有者部分股权,通过三层的混合,引入市场机制,让渡控制权,提升竞争力。类似的,中国医药也是一家位于完全竞争领域的央企,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等多种形式,引入战略投资者,与非公资本混合实现了股权多样化,实现央企和民企的优势互补,不仅提升了市场竞争力,还助力了产业整合升级。2015年、2016年、2017年,中国建材的营收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2%、-17.7%、25.7%;中国医药的营收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5%、25%、16%。截至2019年3月8日,中国建材的市值已上涨至543亿元,相比混改前366亿元的市值,增长约48.4%;中国医药的市值上涨至156亿元,相比混改前105亿元的市值,增长约48.6%。

  2017年8月,中国联通宣布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多家战略投资者,并对公司中层、核心人员实施股权激励。2018年8月,联通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财务报告,主营业务收入达1344亿元,同比增长8.3%,净利润达26亿元,同比增长232%,2I2C业务(互联网和消费者业务)快速增长,用户总数约达7700万。截至2019年3月8日,中国联通的市值已上涨至2008亿元,相比混改前1579亿元的市值,增长约27.2%,成绩斐然。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说明,有效的控制权安排会带来激励相融,能够维护好各类资本的权益,就会形成合力,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摩擦,提升我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和推进,中国企业也在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和其他国家的企业展开竞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人家既不会因为华为是民营企业就高抬贵手,也不会因为中国高铁是国有企业就一路绿灯!在竞争对手眼中,没有国有企业,也没有民营企业,只有中国企业!在我们自己眼中,难道不也应该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