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前瞻立法建科创之城

2020-01-20 16:58:24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新华社上海1月20日电 《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20日经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以前瞻立法,促科创之城,在2020年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基本框架形成的时间节点,推出一整套制度供给正当时。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已经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上海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特斯拉新能源汽车投产,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新药上市,工业投资增长11.3%左右,连续2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这得益于科创制度的供给。“《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并非上海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的唯一一部法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说,围绕科创中心建设,从科创中心建设“22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到科改“25条”以及其他10余个配套政策,上海已经形成了科创领域的“法规群”“制度群”。

  而此次条例出台有两个大前提,有助于形成“优中更优”的制度体系:科创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科技、经济、金融、教育、财政等诸多领域,需要一部法规,综合各方资源,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法治环境;前期制度和改革经验已有部分行之有效,亟待梳理整合,提升和完善固化成果经验。

  1月9日,上海期智研究院、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揭牌,未来将落户徐汇西岸,以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系统、量子计算及量子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为方向。“不仅研究领域新,而且组织架构新,将从上海各大高校选拔优秀年轻团队,力争创新策源。”上海市徐汇科委相关负责人说。

  科创中心建设所涉主体较多,激发和保障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是立法的根本宗旨。“在设计中,我们将最宽松的创新环境、最普惠的公平扶持政策、最有力的保障措施的立法理念体现在条款里。”上海市科委主任张全说。

  对于如何让科研人员敢啃“硬骨头”,条例给予了多重松绑。例如,赋予科研事业单位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权,细化对各类企业的支持措施,扩大科研事业单位在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自主权等。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记者注意到,条例单独对人才政策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对创新能力突出、创新成果显著的海内外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将给到持续稳定的支持。此外,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也被写进了条例里。对于承担探索性强、不确定性高的科研项目,未能形成预期科技成果,但严格履行科研合同、未违反诚信要求的,不作负面评价。

  作为条例的“操刀者”之一,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骆大进介绍,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为广大科研人员勇闯“无人区”卸下包袱,激励全社会形成创新风气。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科创中心建设并非孤立,而是与上海其他“四个中心”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等联动发展。此次条例中,“金融环境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都独立成章。

  2020年是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的“交卷年”。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达到281.9,同比增长10.51%,每4个就业者中就有一人从事知识密集型产业。

  无论是原始创新端,还是产业发展端,近年来“高质量”“高显示度”的成果在上海不断涌现。策源方面,从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安全距离扩展至200公里,到“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从首架C919大型客机一飞冲天,到实现克隆猴“中中”“华华”呱呱坠地……一批标志性原创成果涌现,一批世界级科技设施集聚。

  法规的出台只是开始。据介绍,上海将紧紧围绕形成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这个关键,充分激发各方面创新要素活力,形成科创中心建设“满盘皆活”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