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鑫零售2013年年报显示,在消费走低、不少同业者关店调整之时,高鑫零售去年高速开出50家新店,创下其历史新高。

  虽然沃尔玛正在为高速扩张的后遗症“埋单”,不仅扩张踩刹车,而且开始关店止损。不过,仍有同类零售业巨头开始启动“快进”模式。

  大润发显然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近几年,在很多新店项目选址时,大润发甚至有时能挤掉外资同业巨头拿下项目。

  高鑫零售(06808.HK)2013年年报显示,在消费走低、不少同业者关店调整之时,高鑫零售去年高速开出50家新店,创下其历史新高。高鑫零售大部分门店为大润发。

  零售业扩张期

  高鑫零售执行董事兼大润发中国董事长黄明端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已确定160个地点,拟以租约或购置土地或房屋合同模式在未来三年开设新门店。160个地点中,99家在建,以确保未来三年储备足够土地作扩充用途,在已落实地点中,4%位于一线城市,17%位于二线城市,44%位于三线城市,27%位于四线城市,8%位于五线城市。

  高鑫零售2013年年报显示,其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0.6%至839.58亿元,除税后溢利为29.42亿元,同比增长16.1%;同时,公司市场占有率提高0.4个百分点至14.0%。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1日刚发布的“2013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单显示,以单纯大卖场业态的销售规模来看,大润发排第一,年销售额807.2亿元,增长率11.4%;沃尔玛排第二,年销售额722.1464亿元,增长率24.5%;家乐福排第三,年销售额467.0588亿元,增长率3.2%。

  从单纯大卖场业态的门店规模来看,沃尔玛总数最大,截至去年共为407家门店,增长率3.0%;大润发排第二,截至去年共264家门店,增长率为20.5%;家乐福依旧是“老三”,截至去年236家门店,增长率8.3%。

  而与大润发及沃尔玛等外资零售商相比,在内地零售市场的资本运作其实大多来自本土企业,这些被业内视作“土豪”的公司不仅资金实力强劲,且全国布局,不仅收购本土同业者,甚至还瞄准了外资巨头。

  最典型代表者当属华润系,其麾下本身已有卖场业态的华润万家、高端超市Ole"、综合体业态欢乐颂等,但其似乎并不满足于自身已有的数千家门店规模。这些年其几乎每年都出手并购区域零售龙头企业,仅在2004年,华润创业共有5次收购行动,一次新建酒厂投资,共动用近40亿元资金。

  2004年,华润系收购江苏地区零售大佬苏果超市。2005年,华润万家斥资4亿元,收购天津月坛集团和浙江宁波慈溪市慈客隆超市集团,并于同年收购宁波慈客隆超市,填补了华润万家在宁波地区的市场空白,进一步加强该公司在华东地区的发展。

  2006年,华润万家与宁波富邦集团共同投资成立宁波华润万家有限公司,以战略性合作的方式成立新公司进入宁波市场。2007年,华润系收购天津家世界超市,填补了华润万家在西北、东北及中原区域的业务空白,进一步加快了华润万家全国布局的发展速度。2009年,华润万家正式将无锡永安集团超市连锁有限公司全资收购,当地25家永安超市拟陆续翻牌。2011年7月,华润创业宣布,以36.9亿元代价收购江西洪客隆百货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其间,华润系还收购太平洋咖啡。

  华润系的作风被业界评价为“彪悍”,几乎大多被收购的同业零售品牌都被翻牌为华润品牌,只有在江苏市场异常强势的苏果超市在被华润系拿下后保留苏果品牌至今。

  公开资料显示,华润系通过各类收购,麾下零售品牌快速增加,其自营和收购品牌包括华润万家、苏果、欢乐颂、中艺、华润堂、Ole"、blt等,渗透全国31个省市地区,100多个城市,年销售额达941亿元,全国门店数量4400多家。

  而最让业界吃惊的是,去年,Tesco与华润创业共同宣布,双方考虑成立一家合资零售公司,共同在中国内地运营大型超市和普通超市。新合资公司中,华润创业与Tesco将分别拥有80%和20%的股权。Tesco将在交易完成时向华润创业支付10亿港元,并在交易完成一年时再向华润创业支付10亿港元。与此同时,Tesco将把在中国的134家门店和购物中心与华润万家的2986家门店进行整合。

  尽管这项合作被称为“合资”,然而业界都认为,事实上是华润系“买下”了Tesco中国区业务。

  紧随其后,曾经参与竞购江苏时代超市的物美与卜蜂莲花共同宣布,物美商业将收购卜蜂莲花在北京、上海及中国其他省份(广东省和湖南省除外)的业务,包括36家门店,经营面积达到31万平方米。虽然最后因种种原因该项收购“告吹”,但以最初双方已有意愿来看,本土业者并购外资知名零售商之势越来越猛。

  “零售业者大多是分散区域型的,但随着这几年市场变化,走全国型道路的零售商越来越多,而进入一个区域市场会遭遇各类门槛,所以收购成为零售商全国布点的捷径。尤其是随着中国市场零售业越来越难做,电商冲击和成本高企等成为通病后,其实外资零售业者已不如数年前那么风光,他们都有巨大盈利压力,因此会出现Tesco、卜蜂莲花这类外资知名品牌与中方公司并购的案例,我们预计这种国际巨头品牌与本土大佬之间的零售同业者并购或合资在2014年及未来数年间会越来越多。”RET睿意德商业服务部董事杜斌分析。

  稳健扩张者

  虽然沃尔玛门店是所有零售业者中最多的,但以单店年销售额来看,去年中国市场,大润发单店年销售额约3.06亿元稳坐第一位;而家乐福单店年销售额约1.98亿元排第二;而沃尔玛单店年销售额约1.77亿元排第三。即家乐福年单店销售额超过了沃尔玛,这就是家乐福一直宣称的其“重质不重量”思路。

  “我们的计划是在华每年以新开20~25家门店的速度发展。”这是家乐福中国区新闻发言人给予媒体最多的答案,而这个“在华每年新开20~25家门店”数字已持续多年。

  与家乐福类似,来自德国的零售巨头麦德龙在中国也选择了慢节奏。

  因为麦德龙主要客户为专业型客户,即进行批发式采购,而其从进入中国市场后的门店发展方式基本以购地自建的“重资产”方式为主,这种模式决定了麦德龙不可能短期内快速扩张,因此与沃尔玛、家乐福在华已数百家门店相比,差不多同时期进入中国市场的麦德龙门店数量不算多。截至去年年底,麦德龙在华共75家门店,去年一年新开12家门店已是其在华扩张速度最快的年度之一。

  但或许正因麦德龙的购地自建稳步型模式,其物业估值非常高,在中国零售市场整体走低的今天,拥有众多增值空间的物业的麦德龙反而成为了“香饽饽”。

  除了家乐福和麦德龙,国内一些诸如百联、农工商等具有一定国资背景的零售商也选择了缓慢发展。

  其中百联系更是典型代表。尽管其麾下有超市、卖场、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等全业态,但其每年扩张的速度和业绩增长表现等都异常平稳。

  在将麾下联华和华联合并后,百联系最大的板块就是超商。根据联华超市2013年业绩报告,2013年,联华超市营业额为303.8亿元,同比增长4.8%。目前拥有门店达4530家。期内,新开门店312家,其中大型综合超市业态新开门店3家;超级市场业态新开门店153家;便利店业态新开门店156家。

  “每次看到这些数字并无太多新鲜感,基本都是每年有这些数量的新店,然后营业额有一定比例的提升,当然这几年由于整体市场走低,经营利润方面有所下滑,但大多数字都是同比有增长的。这与企业文化有关,作为老字号国企,百联系很少有大步伐的改革和并购,至多是对自己百联系内部的整合,比如整合联华和华联超市、整合友谊股份和百联股份等。作为集团的转型之举,百联系未来可能会更重点发展购物中心和奥特莱斯这类商业地产项目,但这是一个长期计划,不是立竿见影的。”一位接近百联的人士透露,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老字号”也在尽量尝试新策略,比如其近期一直在发力百联电商,不论外界是否认为百联电商依旧充满“老字号”味道,但毕竟这是稳定型的百联系踏出尝试的一步。

  (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