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推进绿色发展比已经完成工业化城市化的西方国家要困难得多。当前中国推进绿色发展面临六大难点,同时在八大领域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也存在诸多投资机会。

  正确理解绿色发展

  1.绿色发展的本质

  绿色发展的本质是发展模式的转换。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类开始进行发展模式的转型。此前,人类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没有将绿色发展或二氧化碳排放作为发展的约束条件,想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想怎么排放就怎么排。但自《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人类开始探索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原来的发展轨道上增加了一个约束条件:二氧化碳排放开始有了一个限量,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各国共同约定,在2050年前将温升控制在2度以内,据此测算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将总量分给各个国家和地区。

  2.绿色发展的特征

  很多人将绿色发展简单理解为“三低”,即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其实,这“三低”只代表了绿色或低碳,而不能完整代表绿色发展或低碳发展。绿色发展是绿色和发展的叠加和有机统一,除了“三低”之外,还要有“三高”,即高效率、高效益、高循环或高碳汇。只有将“三低”与“三高”加在一起,才能完整体现绿色发展或低碳发展。加上“三高”后,政府和企业推进绿色发展的积极性就有了。有的地方要建设“零碳城市”或者“负碳城市”,这是不现实的。零碳、负碳在理论上可以这么说,但真要付诸实践,则经济上不可行。因为实现零碳或负碳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如果经济上不可行,技术上再先进也没有用。

  3.绿色发展的核心

  绿色发展的核心是提高碳生产率。碳生产率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公式:

  碳生产率=制度(产值或国民收入/二氧化碳排放量)。

  这个公式就把绿色发展或低碳发展最核心的东西高度概括了。

  4.绿色发展的目的

  绿色发展的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单个家庭中,很多人恨不得把什么东西都留给自己的孩子,但作为社会人和政府,则经常为了追求当前的GDP、财政收入和政绩,而不顾子孙后代的权益。这都需要通过绿色发展来扭转。

  中国推进绿色发展面临的难点

  1.目前所处发展阶段不利于绿色发展

  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重化工业快速发展,重化工业快速发展意味着资源能源消耗比较多,环境保护压力比较大。同时,中国城市化正处于加速阶段的中期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0%—70%时就属于加速阶段。2012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是52.6%,正处于加速阶段上半场向下半场转折的阶段,上半场是城市化加速阶段量的扩张阶段,下半场是城市化加速阶段质的提高阶段。只有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后才相对稳定下来,即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至少还有十多年。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未来十多年内,还要大量消耗资源和影响环境。因此,在工业化、城市化都快速推进阶段,推进绿色发展比工业化城市化已经完成的西方国家要难得多。

  2.资源禀赋和能源结构不利于绿色发展

  中国的资源禀赋和能源结构是一个高碳结构,不利于推进绿色发展。中国是一个“富煤、少气、缺油”的国家,是全球主要的煤炭生产国。我国能源消费尤其处于“高碳”状态,化石能源约占90%左右,其中煤炭约占68.7%,电力生产78%依靠燃煤发电。而煤炭恰恰又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源头。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这样一种资源禀赋和能源结构,为我们推进绿色发展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3.国际分工格局不利于绿色发展

  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我国居于加工制造环节,属于中低端环节,在高端环节上我国比较弱。“微笑曲线”的两端是研发、设计、品牌、营销,附加值比较高,消耗资源比较少,环境破坏比较轻,而中间是加工制造,附加值比较低,但消耗资源比较多,环境破坏比较重。我国正好处于资源环境压力大的“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在这种国际分工中,我国作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或“世界工厂”,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随加工制造业不断向中国转移而加重。2004年,中国的净出口产品生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3%,这主要是由中国的贸易顺差和中国经济相对较高的碳排放强度引起的。而且,许多国家不顾我国承担了大量污染国际转移的事实,让我国承担更多的碳减排责任。总之,国际分工格局不利于我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4.人口多不利于绿色发展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多也不利于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因为每个人都是碳排放源,每个人都要消耗资源,每个人都要影响环境。像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广人稀的国家,资源环境压力肯定比我们轻,它就那么一点人口,土地面积又那么大,生态环境就较好。中国面积不小,但人太多,近14亿人口,这么多人要生存和发展,必定要消耗资源能源,要影响环境。所以,在国际上我们要争取人均碳排放权,因为每个人都应有碳排放权,但碳排放权多也意味着我们的资源环境压力比较大。

  5.发展模式的锁定不利于绿色发展

  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发展道路。近年来我们开始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要改变这种发展模式谈何容易,因为发展模式存在“路径依赖”,具有“锁定效应”。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始终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之所以发展模式难改,深层次的原因是与发展模式相适应的制度没改。制度中最重要的是政府职能。只有将政府从经济型政府转向社会型政府、权力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发展模式才能转型。但政府职能转型阻力很大,因为转型意味着既得权益的丧失,政府直接抓经济工作有很大的利益,抓社会和环保工作则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政府趋利避害的结果的是宁愿抓经济工作,而不喜欢抓社会和环保工作。这种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显然不利于绿色发展。

  6.一些观念不利于绿色发展

  观念应先于行动,之所以绿色发展没有得到顺利推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相应的观念还没有形成,甚至还存在很多阻碍绿色发展的观念。如“先污染、后治理”、“中国地大物博”等观念就不利于绿色发展。还有一种阴谋论也阻碍了绿色发展。如有的人认为绿色低碳发展是西方国家的一个阴谋,我们没有必要随着阴谋起舞,他们走他们的路,我们走自己的路。这种不适应世界潮流的观念也成为我国绿色发展的障碍。

  推进绿色发展的对策措施

  1.战略层面的对策措施

  (1)气候谈判战略。地球是一个整体,二氧化碳也好,空气也好,都是可以流动的。所以全球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必须采取统一行动。因此,自《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为了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世界各国开了很多会,制定了很多国际规则。对我国来说,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和行动,承担自身的国际责任,另一方面又要争取和维护自身应有的权益,在国际上坚持发展中国家的定位,坚持维护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争得应有的碳排放权,为我国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赢得空间和时间。

  (2)国家能源战略。能源消耗是影响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能源一直是世界各国博弈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主要领导多数出访都要涉及这个问题。因为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面临的能源短缺压力很大。那些先行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在进入到我国目前工业化阶段时,面临的环境条件比我们好得多,因为它们当时的人口规模较小,还可以通过殖民掠夺和扩张来获得能源。而我国人口规模世界第一,本国的能源不丰富,又不能再搞殖民掠夺和扩张,必须通过被部分国家控制的国际市场去购买能源。所以,我国要推进绿色发展,就必须要有国家能源战略来保障。一方面,要在国际上打通一些能源战略通道,保障我国的能源进口;另一方面,要加强能源战略储备,开辟新的能源来源。

  (3)国家金融战略。绿色低碳发展与金融也有很密切的关系。国际货币一般都有一个锚,当初英镑的锚是煤炭,美元的锚1971年前是黄金,1971年后是石油,故有石油美元之说。那么,今后新的世界货币的锚是什么呢?很可能是碳排放权,因为碳排放权是今后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要想在未来世界中占据一定位置的话,就必须考虑将人民币与碳排放权连在一起,尽管这样做面临很多困难,但别无选择。可以说,这可能是今后最重要的国家金融战略。

  (4)国际合作战略。与第一个战略有联系、也有区别的战略就是国际合作战略,即在全球绿色发展潮流中,我国如何与不同国家处理好各种复杂关系。在碳排放权的博弈中,全球分为几大集团:一是欧盟,欧盟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上很积极,原因是他们想在绿色低碳技术上占据制高点,以与美国的信息技术相抗衡;二是美国,奥巴马上台后在绿色低碳发展上改变了以前较消极的态度;三是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所谓“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这些国家具有一些共同利益;四是石油输出国,他们不太喜欢绿色低碳发展,因为这会减少石油的消费,损害其利益;五是一些小岛国,因为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后,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了他们的土地,所以他们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很积极。

  在这种复杂的博弈关系中,中国怎么合纵连横?其中与美国的关系处理非常关键,在绿色低碳发展上,我国与美国有部分共同利益,可共同对付欧洲,同时我国也与美国在争取碳排放权上存在竞争,在这方面又可以与新兴国家形成战略联盟。总之,需要与各方形成一种灵活的博弈关系。

  2.战术层面的对策措施

  (1)思想保障。意识或思想引导行为。先有文艺复兴,后有工业革命;先有“五四”运动,后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先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后有伟大的改革开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也要求我们每一个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个人、社会组织等)都要有自觉的绿色低碳意识。可通过学习培训、讨论、各种媒体的宣传等培育各种主体的绿色低碳意识。

  (2)体制保障。要想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就必须理顺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管理体制,特别是理顺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工信部、国土部、能源局、林业局、海洋局等相关部委的责权利关系,减少内耗,形成合力。同时,要高度重视一些相关行业组织和民间组织的作用。

  (3)机制保障。推进绿色发展有两种基本机制:一是行政机制,二是市场机制。市场机制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在此之前行政机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行政机制有较大的副作用和后遗症,因此运用行政机制要适度。市场机制是一种成本较低、效率较高且相对公平的机制,故今后应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如碳交易机制、污染排放权交易机制等,加快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同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加快制订和实施生态补偿条例,健全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4)考核保障。在确定了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之后,就要将其分成若干个具体指标,包括减排指标(如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其他污染物减排指标)、增绿指标(如森林覆盖率、碳汇等指标)、资源能源指标(如能源总量控制指标、能源结构优化指标、节约利用和提高效率指标等)。然后将这些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个主体,明确各个指标的考核权重,特别是在整个考核体系中,加大资源环境方面指标的考核权重。同时,根据考核结果依规进行奖惩,使推进绿色发展者受益,使破坏绿色发展者受损。严格落实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尤其是刑事责任的追究制度,加大对违法超标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5)规划保障。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就要制定水资源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能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通过规划明确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目标、原则、思路、工作重点和行动措施。要做好绿色低碳发展规划与地区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规划的衔接。规划一旦制定出来,就要严格执行。

  (6)法规和标准保障。要完善现有的与绿色低碳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如修订完善《环境保护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加快制定和实施相关的配套法规。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快制定自然资源保护、碳交易、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新法律。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标准制定和完善工作。同时,认真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总量红线”、“效率红线”和“纳污红线”)、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

  (7)政策保障。在法规和标准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政策引导对绿色低碳发展很重要。通过政策鼓励和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主体和行为,限制和惩罚违背绿色低碳发展的主体和行为。因此,应尽快制定和完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科技政策等。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在经济方面可具体落实到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一方面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可促进经济发展。下面重点分析促进哪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1.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是一个大家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目前,我国新能源在整个能源中只占10%左右比重,传统化石能源仍然占90%左右。新能源比重偏低的原因之一是新能源发展的成本偏高,原因之二是传统化石能源的垄断限制了新能源的发展。但目前正在酝酿一场新的全球技术革命,其中最核心的是新能源技术,这会使新能源发展的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新一轮改革也会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垄断形成冲击。尽管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因为前几年各地大规模上项目,造成了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等问题,目前正在经历一个痛苦的调整过程,但新能源产业在经过这次痛苦的调整后,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是典型的绿色低碳产业,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者认可。现在很多消费者在买任何产品时都开始关注这个产品节不节能、环不环保、绿不绿色、低不低碳,如果符合这个条件的话,价格贵一点也要,如果不符合的话再便宜也不要。因为节能环保涉及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同样是房子,如果房子边上有山有水有好空气,价格立马上去,如果旁边是垃圾场、臭水沟,价格起码降1倍以上。可见,环境很值钱,而且消费者非常认这个价值。二是世界各国的政府都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政府政策鼓励是有含金量的,给你减税免税就意味着直接挣钱,简化各种程序也意味着节约成本。

  3.生态产业

  生态产业也是典型的绿色产业,包括林业、现代农业、水务产业、沙产业等。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经济手段。发展生态产业一方面可实现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可产生经济效益。如农业本身可产生碳汇,具有生态循环效果。虽然部分农业也有一些污染,但农业总体来说仍属于绿色低碳产业。特别是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现代农业,一方面附加值较高,另一方面又具有绿色低碳效果,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4.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属于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低碳产业,而且附加值高,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互联网正在升级,物联网正在大发展,云计算、框计算也在大发展,“三网合一”的体制也在取得突破。这意味着信息产业正在迎来第二次发展的春天,更大的突破可能还在后面,今后如果将互联网与物联网顺畅连接起来,就会产生很多新的消费空间和新的产业发展空间,同时对整个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5.绿色制造业

  绿色制造业是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制造业。目前,大多数制造业是不绿色低碳的,消耗了过多的资源能源,产生了过多的环境污染。故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若制造业转型升级成功,成为绿色制造业,则前景非常广阔。对企业来说,同样是生产一个杯子,如果一个企业能比其他企业更绿色、更低碳、更节能、更环保地生产出来,成本又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则这个企业就能占领新的市场制高点,就能获得新的竞争力,就能够发财。这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6.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一个大家族,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现代传媒产业、教育培训产业等。文化产业不需要消耗多少资源能源,环境影响也很小,所以是绿色低碳的产业。同时,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很高,符合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故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在向学习、快乐、美丽等需求方向升级,满足这些需求,正是文化产业的功能。

  7.健康产业

  健康产业包括医疗产业、医药产业、保健产业和养老服务业等。这些产业一方面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符合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故发展潜力比较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要追求快乐、健康、长寿,需要这个行业来满足。人们在选择生命与财产面前,一般会优先选择生命,因此能满足这个方面的需求的产业无疑具有越来越大的需求。

  8.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主要指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前者包括餐饮、商业等,后者包括金融、物流、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潜力为什么大?因为我国目前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需要有生产性服务业与之相配套。生产性服务业大都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多是绿色低碳产业。如立体化、信息化、快速化的现代物流业就可以实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率,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