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崛起苗头已现,对GDP增长的贡献逐渐上升。服务业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体现出总量增加、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的特点。服务业的发展提速,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提速,对GDP增长的贡献逐渐上升。特别难得的是,我国服务业的崛起是在第一、第二产业相对不景气的背景下发生的。尤其是近年来第一、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下降,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则逐渐上升。

  从发展趋势分析,制造业结束了近30年的高速发展后,走向了微妙的十字路口,面临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高耗能高污染等问题,难以出现大的增速,而服务业方兴未艾,发展空间巨大。例如,我国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和就业人数占总就业的比重,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成长空间非常明显,未来有可能取代制造业成为一个新的投资领域。

  我国服务业总体运行情况

  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拉动力稳步增强。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31627亿元,比上年增长8.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43.4%上升到44.6%,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从服务业内部结构情况看,2012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0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占服务业的9.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24960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占服务业的4.8%。

  另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8%;服务业增加值56859亿元,增长8.3%,分别快于第一和第二产业4.9和0.5个百分点。

  一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7.0%,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0.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4.5%,金融业增长11.5%,房地产业增长7.8%。

  2.服务业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

  2012年末,服务业从业人员27690万人,比上年增长1.5%,占全社会从业从员比重为36.1%,比2011年提高0.4个百分点,这一比重高于第一产业2.5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8个百分点,是自1978年以来就业比重最高的行业。

  3.服务业投资保持高位运行。

  2012年,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0.6%,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4%。从投资额看,房地产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22.1%,占投资总额的25.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9.5%,占投资总额的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9.1%,占投资总额的8.3%;从投资增长速度看,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最快,分别为46.2%和37.4%,其次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分别为36.2%、33%、30.2%和30.6%。(见表一)

  4.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增减不一。

  与上年相比,2012年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下降10.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8.9%,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2.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24.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下降38.2%。 (见表二)

  服务业发展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尽管我国服务业规模扩大、结构不断改善,为增加就业、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偏低。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就一直停滞在40%左右。而按照国际发展经验,在从下中等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过渡中,服务业比重将从45%左右提升到60%以上。一些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在上世纪90年代已超过70%,我国2012年才达到44.6%,不及韩国1998年的水平。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服务业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国家和地区服务业比重差异很大。2008年低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范围为21.9-59.0%,最高和最低相差27.1个百分点;中下等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范围为18.4-76.1%,最高和最低相差57.7个百分点;中上等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范围为31.0-77.5%,最高和最低相差46.5个百分点;高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范围为2.3-83.7%,最高和最低相差81.4个百分点。

  2004年以来,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的国家已经超过15个。2007年世界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70%,中等收入国家这一比重为59.3%,低收入国家为47.5%。而在同期,我国这一比重只有40.1%,与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相差20到30个百分点,与巴西、印度、俄罗斯、韩国,菲律宾也相差10多个百分点。由此不难看出,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相对于GDP增长来说,无论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和中等收入国家甚至部分低收入国家相比都属于落后状态。

  我国服务业比重相对其他相近发展水平的国家是存在偏低的现象,但这不是服务业发展太慢造成的,主要是我国的工业化快速发展、参与全球化程度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市化发展滞后、民间资本准入限制多以及不合理的发展方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把服务业发展成支柱产业意义重大

  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天然“蓄水池”。从优势上看,服务业就业容量最大。据测算,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服务业是1000个。因此,服务业的发展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而充分就业又是激活消费、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以美国为例,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初,劳动力在服务业就业的人数只占总数的50%,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达到了80%,就业的充分曾对保持美国消费的持续旺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服务业具有就业弹性大,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的特点,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吸纳各种不同素质的劳动者就业。此外,服务业就业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最小,与工农业就业弹性相比,服务业就业弹性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因此,服务业就业潜力最大。按照经济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之后,就业结构进入一个重要的交叉时点,农业就业比重迅速降低,工业就业比重达到峰值后逐步下降,服务业就业比重则大幅提高并稳步增长,目前我国正处于服务业高速发展时期。

  国际经验表明,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第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来自服务业的有效支持。如果服务业发展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状态,那么势必成为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瓶颈”。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服务业是“无烟产业”,能源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而且通过发展专业化的服务业,可以大大提高其他产业的节约环保效率。

  当前,服务业中相当部分行业,如餐饮、家政、商务服务、物流等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势必促进更多劳动者实现就业,而充分就业又将对激活消费、拉动内需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的时候,其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将出现加速发展,而产业结构、消费类型也将发生重大转变。人均GDP5000美元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节点,随后更有可能带来消费的活跃。因此,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跨越5000美元大关,因此,加速发展服务业应成为当务之急。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新思路

  1.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

  一是扩大服务业投资规模,集中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服务业发展的资金引导,调动和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及民间资金投向服务业。对服务业中的薄弱环节,政府采取贴息的办法,积极向服务业项目发放贷款,提高服务业投资的比重。

  二是优化服务业投资结构。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在继续加强对传统服务业改进提升的同时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积极支持和鼓励金融保险、科技技术服务、信息传输、软件业、旅游、中介服务、物流等行业投资,增强投资的集聚效应,打造具有较强辐射力的投资规模圈。

  加大创意产业园区和服务外包示范区的投资力度,加快吸引研发设计、文化传媒、网络信息等创意企业,集聚一批具有高增值服务能力的国内外服务外包龙头企业;三是积极引导外商对服务业投资。

  2.优先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一是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培育和引进大型物流企业。着重加强与国际知名的大型物流企业的联系,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现代物流企业落户,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强与物流业发达地区物流信息交换中心的对接,形成一个为用户、企业、商业、社区和配送中心服务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信息体系,把物流业打造成为一个主导性的产业。

  二要培育壮大科技和信息服务业。发挥政府引导调控作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和多层次科技企业投入支持体系。全方位改革科技企业,形成多种所有制科技服务业企业并存的局面,支持科研机构向科技服务型企业转化,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独立的科技服务企业。进一步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技术开发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自主技术开发能力,实现公共科技资源的社会共享。

  3.培育壮大服务业企业。

  一是支持和鼓励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和已发展成较大规模的服务企业争创名牌,做大做强。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组成大型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创建一批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应用水平高、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服务业名牌企业。

  二是积极引导和扶植中小型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改变服务企业“小、散、弱、差”和经营方式陈旧、技术设备落后、功能单一的被动局面,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逐步做强中小型现代服务企业。

  4.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

  经济全球化推动着服务业国际化的加速发展,服务业国际投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加快,为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迎来难得机遇。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科技不断创新、国内消费升级等战略机遇,坚持以改革开放促进服务业发展,破除行政性垄断、扩大对外开放,形成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逐步开放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商贸、旅游、医疗、教育、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国际贷款代理等领域。

  同时,加强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大力促进国际现代生产服务企业进入,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采购、营销中心等落户。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服务技术和服务标准,创新服务品种,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5.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和引进服务业人才。

  首先,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加大中、西部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同时鼓励东部人才向中、西部流动,促进中、西部人力资本的良性增长。

  第二,考虑未来服务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改进有关各级学校的教育,增设专业学校,现有高职学校也应扩大与服务业对口的专业;同时,激励和支持在职培训,扩大对现有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进修与培训范围,尽快提高人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