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管制、强化竞争是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途径。这需要澄清一些观念和认识:影子银行的适度发展不但可降低金融体系的总体风险,也会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放松金融机构经营地域限制,也许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能得到更好解决。

  □新 平

  今年以来,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改革动议被反复提及,并在国务院办公厅层面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意见,这是一项十分有战略性意义的工作。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前提是解决企业融资难,一旦后者得到妥善解决,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问题实际就已得到部分解决。否则,企业就会因为信贷不可得而导致融资成本无穷大。与此同时,造成企业特别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企的原因多种多样,须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小微企业看,其存活率平均只有短暂的2.5年,而且往往财务制度不规范,信用记录空白,单笔贷款数额较小,这些先天不足使其很难获得金融机构青睐。从金融机构由于存在以贷款规模管控为代表的各类管制措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市场竞争远不充分,导致小微企业屡屡遭遇融资瓶颈。

  基于这些原因,笔者认为首先应加大财税政策对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有效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一,建议针对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免税。小微企业发展初期体量小、财务透明性差,即使征税,效果也未必理想,不如承诺阶段性免税,如以5年为限,让小微企业放手经营,全面强身健体。其二,建议针对小微企业贷款加大贴息力度。可在分别测算小微企业、大中型企业平均贷款损失率基础上,根据两者差值合理贴息,并根据实情每隔一段时间(如每年)调整一次贴息水平。

  其次,加快信用数据的信息化进程,通过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世界范围来看,小微企业贷款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贷款人在与借款人建立了一定的信任与了解之后才发放贷款,因为借助了所谓的地缘优势或者人际优势,又被称为“关系型贷款”。在技术发展的较高阶段,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电话、电子邮件等被广泛运用于贷款活动,个人之间的直接接触相应大大减少。即使贷款人与小微企业之间地理距离遥远,贷款活动也能最终完成。在技术发展的更高阶段,贷款者通过对众多借款企业信用数据的信息化,哪些企业贷款风险高、哪些企业贷款风险低变得一目了然,从而大大促进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活动。

  以当今世界历史最悠久和最有影响力的征信公司邓白氏为例,其收集的信息已扩展到214个国家、95种语言和181种货币单位,为确保信息精确、完整、及时以及跨领域的一致性,每日更新数据高达150万个之多,为解决小微企业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带来很大便利。然而,最后一个阶段的实现往往相当漫长。从西方征信体系发展看,即便从第一家征信机构正式建立开始计算,也至少经历了180余年。我国征信体系建设不过短短30年,但随着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小微企业征信数据积累取得了长足进步。以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产权交易有限公司为例,其在大数据基础上对每个贷款用户的贷款风险进行测算和评级,且每隔几月即动态调整一次模型。由于这些贷款用户未被纳入国家征信体系,因此,该公司已获得传统银行并不具备的小微企业贷款比较优势。

  再以阿里小贷为例,借助阿里巴巴B2B、淘宝、支付宝等电商平台,其不断积累客户信用数据及行为数据,并通过交叉检验技术辅以第三方验证确认客户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将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映射到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并最终给予一定限额的授信额度。展望未来,考虑到征信行业发展投资大、见效慢,继续依靠欧美那样漫长的市场竞争去实现征信机构的充分发展,很难帮助我们在短期之内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燃眉之急”。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在我国征信体系发展初期发挥加速器作用,对各类企业使用、经营征信数据持鼓励态度,不但在财税政策上“大开绿灯”,也要在适度监管基础上,本着开放务实的态度,从制度上敞开工商、税务、社保、海关、法院、公安等政府部门的数据大门,积极配合他们收集、更新、修正征信数据,借助完整、权威、可信的征信数据“指南针”,真正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另外,放松管制、强化竞争也是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途径。这里有几个命题,很值得进一步思考,以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

  其一,影子银行的适度发展不但可以降低我国金融体系的总体风险,同时也会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目前为止,社会上对影子银行的适度发展还有这样、那样的偏见,一些国外机构或媒体甚至将一段时期内影子银行发展偏快与我国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直接挂钩,人为制造认识混乱。其实,由于我国货币政策主要依赖信贷规模而非利率手段,一些小微企业在得不到银行贷款或者影子银行资金的情况下,必然转向非法集资。众所周知,相较民间借贷,影子银行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些政府部门的监管,只要前者发展适度,对打击非法集资活动、降低金融体系的总体风险肯定大有裨益。

  其二,放松金融机构经营地域限制,也许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还能得到更好的解决。几年前,有关高层叫停了城商行的跨区域经营,理由是为了督促他们更好服务当地小微企业。设计初衷虽好,政策效果未必理想。由于上述管制造成了特定形式的信贷配给,必然导致金融资源使用效率下降。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我国东部地区小微企业发展更活跃,资金需求量也更大。如果城商行无法到东部地区跨域发展,必然导致资金自由流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东部地区大中型企业信贷市场竞争并不充分、利润丰厚的条件下,银行信贷资金就会更加远离当地小微企业,即使迫不得已拿出一部分资金“施舍”小微企业,也会变相增收各种费用,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又怎么降得下来呢?

  (作者系北京经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