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网讯 (记者 曾雯璐)IPO注册制近年来在市场中一直呼声不断,不过近期政策层面的公开表态将这一话题推至高潮。有券业人士分析认为,股票发行由核准制转向注册制,将对A股市场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不仅投行面临重构,VC、PE等投资机构也或回归价值取向。

  11月15日《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紧接着,证监会主席肖钢在《财经》年会上也公开表示,要坚定不移推进IPO注册制改革。

  投中研究院研究人士分析指出,核准制转向注册制之后,VC、PE等投资机构Pre-IPO模式或难以为继,投资阶段将向早期甚至种子期转移,回归价值投资的本质。注册制也将加快新股发行节奏,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时间将大大缩短,新股发行数量有望大幅增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VC/PE机构的退出渠道。

  “过去几年,VC/PE机构疯狂追逐上市前企业,部分机构甚至以能否上市作为筛选项目的唯一标准,利用一二级市场之间的价差进行短期套利。而在注册制下,市场化程度将明显提高,过高的定价和不被投资者看好的企业即使通过注册登记,也可能发行失败。这些都使得投资机构不得不更加重视企业的质地和成长性,只有成长性良好、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才能够为投资机构博得相应的回报。”上述投中研究院人士向记者表示。

  另外,实行IP注册制,也将导致“壳资源”不再稀缺,借壳上市风潮将退。众所周知,自去年11月以来,IPO停摆已长达一年之久,VC、PE等投资机构退出渠道受阻,不得不另辟蹊径需求退出,进而助推企业借壳上市,引发借壳上市风潮。

  沪上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在注册制下,上市公司股票不再是稀缺资源,只要发行人将所有信息进行真实、全面披露后,由投资者自主决定是否投资发行人,并给出合理的上市定价。这将彻底打破核准制下无论企业好坏、发行定价高低,新股都会遭遇疯抢和恶炒的局面。”

  据了解,我国现行证券发行实行的是核准制,即所谓的实质管理原则,依照证券发行核准制的要求,证券发行不仅要以真实状况的充分公开为条件,而且必须符合证券监管机构制定的若干适于发行的实质条件。符合条件的发行公司,经证券监管机关批准后方可取得发行资格,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证券,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禁止质量差的证券公开发行。近年来,IPO过程中“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额募集资金”等三高问题,以及层出不穷的IPO造假上市问题都令目前的发审制度备受诟病。

  而注册制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判断,将发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来决定。在注册制下,监管部门仅对发行企业进行形式审查,确保发行人信息披露的准确、全面、及时性,但不对其投资价值和持续盈利能力进行判断,审核程序简化,发行效率更高。此外,发行企业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即可上市,由投资者给出合理的上市定价,市场化程度更高。

  不过有市场人士同时也指出,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美国等成熟资本市场实行注册制,是因为它们有较为理性的投资者、强大的立法保障以及严格的事后惩罚体系,而在中国,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总之,注册制是市场化程度提高的结果,仍需等待相关法律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