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PE投资“黄金十年”机遇 诺亚财富“精品店”模式价值凸显

2017-01-23 09:45:43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

  得益于证监会、基金业协会对其监管权的明确和制度框架的确立,私募基金行业正迎来蓬勃发展期。

  截至2016年11月23日,已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17039家,其中证券类8516家;私募股权类6212家。

  然而,对于普通投资人(以下简称“LP”)来说,要想在6000多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中筛选优质的基金管理人(以下简称“GP”),就变得越来越困难。

  而诺亚财富,中国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集的独立财富管理公司,越来越向市场证明自己的筛选价值。以至于在财富管理圈内,流行一个不成文的共识:投PE/VC,找诺亚财富。

  从08年开始协助红杉、达晨募集人民币基金,到今年,发行IDG、君联、中影、华人文化、阿里影业、嘉御基金等国内知名GP的基金产品,诺亚财富用了八年时间,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业绩口碑:寻找那些能够为行业创造80%收益的排名前20%的优秀GP。

  因为在私募股权投资界,同样遵循著名的“二八”法则,即市场上业绩排名前20%的基金获得全市场80%的收益。而诺亚财富的价值,就体现在筛选优质GP上。

  那么,诺亚财富是如何成功在私募股权投资界打造出自己的“精品店”呢?

  这个故事,可能要从诺亚财富自己的经历说起。诺亚财富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PE投资的成功案例。

  诺亚财富在2005年成立之初,就获得了来自何伯权、章嘉玉等几位天使投资人的注资,两年后,又获得红杉美元VC基金的注资,正是在这些资本的推动下,结合行业的机遇,诺亚财富取得了飞速的发展。2010年,诺亚财富成功在美国主板市场纽交所上市,相比2007年,诺亚财富的募集规模增长近10倍,达到200多亿人民币。无论是天使投资人,还是红杉资本,都取得了很好的投资回报。根据财报的披露,无论是何伯权、章嘉玉还是红杉资本,仍然持有诺亚财富相当比例的股票,可见在投资人的眼里,诺亚财富仍然是一家具有相当成长性的公司。事实也是如此,截止2016年第三解读,诺亚财富帮助客户配置的资产规模已达3000多亿人民币,相比6年前上市的规模,又是10多倍的增长。

  2007年诺亚获得红杉注资的时点,正是合伙企业法开始施行的那一年,同时,创业板的推出也渐行渐近,这些都为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创在了良好的机会。

  正是敏锐地看到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机遇,2008年开始,诺亚财富率先在独立财富管理行业开展私募股权投资募集业务,最早的合作机构便是自己的投资机构红杉资本和人民币本土基金公司达晨。这两只规模都在10亿人民币左右的基金成功募集,为诺亚财富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开了一个好头,也奠定了自己的行业地位。

  从此,诺亚财富作为一家全球知名VC机构被投企业高速成长的同时,也成为中国VC/PE界不可小觑的一股推动力,这股推动力的作用在于:通过诺亚财富层层筛选,由诺亚财富协助募集的基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场认可。

  这就类似服装界和艺术界的“买手”和“精品店”模式,对此,诺亚财富创始人汪静波女士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诺亚财富对产品的筛选,是有自己独特的品味的。”

  经过两年的摸索,2010年,汪静波说服董事局,迅速成立了自己的资产管理平台——歌斐资产,从母基金的角度切入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歌斐资产的成立,对诺亚财富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有了歌斐资产,诺亚财富就不仅是单纯的渠道,同时具备了产品供应能力,能够更加灵活地根据客户的需求,成立相应的产品。

  如今,歌斐资产已经累计募集了七期人民币母基金、二期美元母基金和三期S基金(一级半市场的转受让基金)。财报显示,截止2016年第三季度,歌斐资产旗下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下称PE母基金)管理规模已经达到545亿人民币,占歌斐资产总资管规模的半壁江山,继续保持歌斐整体资产管理规模中的第一大类别的地位。

  歌斐资产通过运营PE母基金,对市场上的基金管理人进行了广度和深度上的覆盖,据歌斐资产CEO殷哲介绍,目前歌斐资产参与追踪的私募股权基金超过200家,投资逾70多位PE基金管理人的100多只PE基金,覆盖近1000家高成长企业。在行业上,歌斐资产提出了“1+4”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新策略,即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关注大健康、文化、教育及金融产业;投资领域将继续集中在TMT、移动互联网、智能化、物联网、医疗医药、先进制造等新兴高成长行业。

  与此同时,伴随中国高净值人士全球资产配置的步伐,歌斐资产的视野也拓展到全球,特别是当今全球最热的创新热土——硅谷。2016年7月,歌斐资产宣传成立了自己的美国子公司,由前Elise前华山资本美国合伙人黄倩(Elise Huang)担任合伙人,为中国投资人寻找美国的私募股权投资机会。

  黄倩在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方面拥有超过20年经验。早在1995年加入新加坡祥峰风险投资控股(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的VC机构),成为其最早的中国科技基金创始团队成员之一;1999年开始她转战美国硅谷投资,成为Vertex Venture Holdings(祥峰风险投资控股)的美国区主管和集团副总裁;2011年加入华山资本(中国主权基金中投支持的在美国的VC平台基金)作为其美国合伙人。

  从诺亚财富,到歌斐资产,再到歌斐资产美国,我们不难看出,诺亚财富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的战略目标,是要成为中国投资人进行股权投资的优质“入口”,牢牢把握住自己的渠道优势。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私募股权投资说到底还是一项高风险、高收益特征非常明显的投资品类。投资周期一般要七年、十年,甚至十年以上,这种低流动性的投资,对当前“求即时反馈求绝对回报”的中国投资人而言,仍然是一个需要时间不断理解和消化的投资品类。

  私募股权投资,对投资人的主要挑战有:

  1、 投资金额起点较高。

  据了解,目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门槛,大都在500万左右,甚至某些知名的管理人,直接把门槛提高到1000万。这样做的结果是,直接将一大批投资人档在门外。同时,近几年,随着机构投资人如险资、社保基金开始参与私募股权投资,个人投资者正在出现“挤出”的效果。

  对此,诺亚财富汪静波女士在今年的钻石年会上,就提醒投资人:“在国外,私募股权投资是机构投资人的市场。优质的私募管理人,都只愿意接受机构的钱,不愿意服务个人客户。”

  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国内的个人投资者如果想参与私募股权投资,会变得越来越难,特别是参与优质的基金管理人发行的基金。据了解,诺亚财富一直以来的优势项目红杉基金,就在不断缩小自己的个人投资者比例。

  2、 投资期限长、流动性差。

  通常情况下,如果投资人投资1000万到某只私募股权基金中,基金管理人会根据投资节奏,在基金成立后的头几年里分批要求投资人(LP)打款,直至把1000万全部Call完。所以,第一次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人,刚开始可能会比较焦虑,因为自己一直在付钱,看不到任何回报,直到基金退出的最后几年,有项目开始退出后,投资人才能慢慢收回本金和收益,直至项目全部退出为止。

  “我们在介绍PE 产品时,会反复向投资人强调:PE的整个过程可能是J型曲线,刚进入时可能就开始亏损,亏了几年后才能逐渐盈利,期间没有流动性,这是一个需要痛苦忍耐的过程。”殷哲在和投资人沟通时,会经常提醒私募股权投资著名的“J曲线”性质。

  也正因为PE投资基金这样的流动性特点,催生了S基金,即一级半市场的转受让市场。现实情况是,有些私募股权投资人在投资PE基金的3-5年左右时,会出现流动性短缺的情况,这个时候,投资人只能“忍痛割爱”,把自己持有的基金份额转让给别人,S基金便是这些投资人的“接盘侠”。当然,对于S基金的投资人来说,因为可以中途接盘一些项目的份额,缩短了自己的投资期限,但同样可以享受项目退出时PE性质的回报。这是S基金很明显的一个优势。

  3、高风险、高收益。

  其实,私募股权投资从国内还是全球来说,都是一个很年轻的投资品类。上世纪90年代,私募股权投资在全球的资产类别中,还属于非常小众的子类别,只有比较有规模的大学基金、家族办公室、及养老金会进行配置,比例也是比较小的,一般不多于10%。毕竟相比传统投资如股票债卷,PE投资历史短,80年代才开始有规模的发展起来。逐渐的,回报数据开始多了,投资人开始发现PE投资长期回报的特性。10年、15年、20年的年化回报超越股市4-7个百分点,而且异常稳定。在资产管理的圈子里,PE投资也因此被认可是唯一获得流通性议价 (liquidity premium)的方式,开始被广大的投资人接受,逐渐成为资产配置必备的一个投资类别。那么,这些持续较高的回报是怎么来的呢?

  PE投资支持的企业业绩普遍优于可比同行,这一发现在许多研究报告中都被都被验证,包括贝恩今年对4800家PE基金被投企业的统计。贝恩报告指出,无论是在北美还是西欧,有PE基金支持的企业利润净增加高于同行许多。这说明回报来自于最基本的企业层面,PE基金管理人通过长期的增值服务实实在在地为被投企业创造了价值,这也是对有能力做长期资产配置的投资人最具吸引力的一点。

  但是,长期回报可观不代表PE投资就是一桩稳赚不赔的生意。以全球并购类基金为例,单只基金的亏损概率和亏损金额都在20%以上,即有20%的可能性基金会发生亏损,平均亏损在20%以上。

  因此,在诺亚这么多年募集的产品中,也出现过类似悦榕、立体城市等不尽如人意的项目,一些项目最后投资人只拿回了本金或者部分本金。从私募股权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来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也正因为如此,诺亚财富一般建议投资人配置私募股权投资的比例占自己可投资总资产的20%-30%。也就是说,客户手里可以用来投资PE的资金,一般都是资产中不怎么会流动的资产,这部分的投资不会影响自己5-10年的日常生活和业务经营需要。如果有投资人因为受到高收益的诱惑,把自己的全部身家都压在VC/PE上,显然是不明智的做法。

  基于上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特征,为了保护投资人利益,也为了让投资人充分认识到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也在今年发布了“史上最严”私募募集新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及《合同指引》也于今年7月15日正式施行,新规对私募募集主体、合格投资者、募集流程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包括投资人在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前,必须出具合格投资者相关证明,即近三年年收入大于50万元,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同时,单个投资人购买私募基金的最低金额必须不少于100万元,禁止非法拆分转让;此外,还给予投资者不少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冷静期满后,由募集机构的非募集业务人员与投资者联系确认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回访过程不得出现诱导性陈述,确认成功后方能动用募集资金进行投资……等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确认私募股权投资主体的合格投资人身份。(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