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变奏 上市公司豪购信托热情不再

2017-03-08 18:46:36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金苹苹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金苹苹)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利用闲置资金理财可谓司空见惯。然而,2017年以来,上市公司对于此前偏爱的信托产品不再豪掷千金“买买买”,购买信托数量急剧下降。

  信托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上市公司进行信托投资已成常态。近期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产品的数量减少,一方面是由于年初信托产品发行量减少所致;另一方面,部分上市公司动辄动用大额资金购买信托产品的行为,也引起了市场和监管部门的关注,后续上市公司投资时趋于谨慎,或也将影响其购买热情。

  上市公司年终“豪买”信托

  查询沪深交易所的相关公告可知,上市公司在2016年年末曾掀起一股购买信托产品的热潮。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2016年11月共计有8家上市公司购买了12.04亿元信托产品。而在当年12月,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产品更是“停不下来”的节奏。统计显示,该月各家公司购买的信托产品数量达30.45亿元,购买金额比11月大增152.9%。

  上证报资讯统计相关公告发现,作为众多偏爱信托投资的上市公司之一,兆驰股份在去年11月和12月集中购买了5.77亿元信托产品。秋林集团更是在12月豪掷12亿元购买了新华信托的产品。此外,泰禾集团、百大集团、扬农化工、天夏智慧等公司,也均在去年年末认购了上亿元的信托产品。

  然而,进入2017年以后,这一情况出现了逆转,数据显示上市公司购买信托的热情似乎正快速褪去。统计显示,今年1月份购买信托产品的上市公司仅4家,购买金额为2.99亿元;而今年2月份也仅有3家上市公司购买了4.7亿元信托产品。

  “扮靓”业绩是主因

  “上市公司在年末集中购买信托产品或其他理财产品并非偶然现象。”某信托公司研究员告诉记者。他分析称,这与上市公司年底出具财务报表相关。“通过购买信托等收益较高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可以提前确认收入,同时如果上市公司年底账户有大量现金,也会让投资者怀疑其投资管理能力,因此购买信托产品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该人士解释道。

  多位信托业内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在年末集中购买信托等理财产品,其重要原因便是“扮靓”业绩,增加收入。华东地区的某信托公司人士认为,部分拥有较多闲置资金的上市公司,在此前利率下行的环境中,为了提前锁定收益,集中购买信托等理财产品是年底较为常见的配置策略。

  记者发现,去年四季度以来,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出现了止跌企稳的迹象。而上市公司公告中显示,大部分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6.5%至8%之间。此外,相比银行理财产品而言,虽然同属于固定收益类产品,信托产品的收益率相对更高,而其当前仍具备的“刚性兑付”属性,这也成为部分上市公司青睐信托产品的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年末认购信托产品成为部分上市公司所热衷的投资理财方式。但此前秋林集团动用12亿元资金认购信托产品一事,却引发了监管和市场的关注和热议。有信托业内人士表示,秋林集团此前的大手笔投资,在风控上存在让人疑虑之处。而交易所的连续发函,也使得其他上市公司在投资前更为审慎。

  华融信托研究员袁吉伟则表示,目前上市公司认购信托产品数量减少,除了上述原因外,也与年初市场发行的信托产品减少相关。多位业内人士称,受到“春节效应”的影响,每年年初信托公司发行产品的速度会有所放缓,直到春节结束后才会逐渐恢复,而这也或是导致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产品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