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重于风格 基金称创业板机会仍需等待

2017-08-02 19:00:00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安仲文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安仲文)三季度的创业板变成了一个围城,创业板让一些基金经理退避三舍的同时,部分在上半年重仓蓝筹的基金经理却对创业板有着更浓厚的兴趣,这些重新关注创业板的基金经理所关注的是,如何在创业板平庸公司中挑选出相对靠谱的股票,同时利用市场偏好和情绪在优秀的品种上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当下创业板机会仍需等待。

  进入八月份,创业板的投资机会持续获得市场关注。关于创业板创业板是否能够反转并迎来整体活跃,各家基金公司人士的观点也存在各种分歧。招商基金的一位人士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创业板的机会首先要看过去几年支撑创业板估值提升、吸引机构投资者买进创业板的一系列因素是否还存在。在过去几年,创业板获得资金力挺的因素包括流动性泛滥、创业板公司的稀缺性、低成本重组和外延并购,在这种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下,资金更愿意买进高弹性的小市值企业,而从目前市场环境看,支撑创业板公司的这些利好因素都不存在,在流动性总量控制、并购重组限制、创业板新股持续供给以及创业板公司自身估值与业绩匹配度较差的新环境下,创业板公司很难获得整体性机会。
  “尤其是考虑到绝大多数创业板公司往年呈现出的“靓丽业绩”都依靠外延并购和重组,目前的股市环境极大的提高了创业板公司外延运作的资金成本。”深圳一家合资基金公司专户投资经理也强调,并购重组的监管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封堵了以 “买业绩”为主导的创业板企业的想象力,而这也是今年创业板主要龙头公司半年报业绩“倒塌”的主要因素。

  诺安行业轮动基金经理韩冬燕则认为,目前的监管政策更有利于A股市场向成熟的资本市场靠拢,主流机构资金也更愿意在相对成熟的行业进行布局,而在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中,比较容易获得溢价的公司通常是相对成熟的行业中变现能力较好、业绩持续性强、市场格局好、流动性好的行业企业,这也极大抑制了创业板公司中相当一部分品种的表现空间。

  不过对创业板的投资机会的分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整体风格是否偏向成长,但对创业板中优秀公司的逆袭,部分基金经理也认为,在蓝筹股估值修复到一定程度的背景下,“一九”行情的扩散使得资金可能会流向中小市值品种的优秀公司,这可能是创业板的机会所在。

  谈及创业板个股选择的标准,鹏华策略回报基金经理王宗合表示,第一类选择行业中已经成长为龙头的公司,这种公司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建立了比较深的壁垒,同时经营的稳定性和领先性明显优于行业其他公司;第二类关注潜在的龙头公司,因为很多行业是竞争性行业,优秀的管理层经过自身努力,可以从一个潜在的中型公司或者是小型公司成长为龙头公司。这两类公司都是重点关注的。

  大摩华鑫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市场就以下几点基本达成共识:首先是市场流动性近期明显改善,央行通过逆回购等操作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提升了市场风险偏好。其次,随着近期上市公司半年报的陆续披露,证金公司现身一些创业板公司的十大股东行列,提示市场在创业板整体大幅下跌后,不少优质个股可能已到较佳的买入时点。另外,创业板的估值水平近期也被市场热议,目前创业板指数估值指标动态市盈率已回落至历史均值下方。
  “预测短期内市场风格似乎并不容易,也不明智。”上述人士坦言,市场或许会问A股市场风格是否会迎来切换,蓝筹板块是否仍值得拥有,观察过去几周市场表现,市场风格切换相对比较频繁,中小创和大盘蓝筹板块轮番领涨市场,在这种情况下,风格难以判断,事实上,即使在今年以来表现占优的蓝筹板块中,个股分化也十分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摒弃割裂地看待不同风格的对立,自下而上优选个股、风格上维持均衡似乎是较好的策略。

  但无论如何,从大的趋势看,代表了新兴产业的创业板公司不可能持续被市场忽视。博时基金经理蔡滨认为,在创业板新兴产业品种的投资上,应从基本面、市场偏好和市场情绪三方面来寻求确定性和可持续性,具体来说,基本面层面主要从行业前景和属性、公司商业模式、竞争力和行业壁垒等方面入手,同时兼顾估值的合理性;市场偏好层面重要的在于理解市场偏好背后的大逻辑;而市场情绪层面则是结合市场乐观/悲观的情绪来探索风险收益的不对称性,并从中获利的过程,当多种有利因素产生共振效应时,就能够提高投资的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