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哲为扶贫站台当“平安四宝”推销员 中国平安特色扶贫模式结“果”

2017-09-28 11:38:15 来源:  作者:

  “‘平安四宝’是精准扶贫的农业品牌。我愿意做‘平安四宝’的推销员,把扶贫成果分享给大家!”日前,平安集团董事长兼CEO马明哲收到一份特殊的中秋礼物,来自平安集团扶贫村的特色农产品“平安四宝”以及两位扶贫“村官”的来信。为了“平安四宝”,马明哲主动当起“推销员”,为扶贫农产品站台,并在信中回忆“下乡知青”岁月,勉励平安扶贫干部稳扎稳打,在实践中总结真知,像“平安四宝”丰收一样收获人生财富。

  “平安四宝”丰收的背后,离不开平安驻村扶贫干部的汗水浇灌和平安特色扶贫模式的创新实践。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中国平安及旗下全国各地机构共接受精准扶贫任务近300项,投入资金超过3000万元。借助不断完善服务网络、优化保险产品、加大险资投资力度、深耕智力扶贫等举措,走出一条具有平安特色的扶贫济困之路。

  扶贫丰收季,马明哲为“平安四宝”点赞

  临近中秋,马明哲收到两位扶贫“村官”的来信和“累累硕果”——来自河源紫金县龙窝镇连塘村和洋头村的“平安四宝”。这些从田间地头新鲜采摘、带着些许泥土气息的红薯、茶叶、黑豆、柚子等农产品,对于曾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马明哲来说并不陌生。“‘马灵薯’味道不错,大家品尝到扶贫成果的丰收喜悦,都特别开心!”马明哲还在回信中高兴地给红薯起了个名字,当起了推销员。

  “平安四宝”和河源的缘分,要追溯到一年前的夏天。两位扶贫“村官”在信中回忆,2016年5月,配合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工作指示,中国平安负责对口帮扶河源两村。接受此项扶贫任务后,平安扶贫工作小组第一时间深入当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专门选派他俩担任两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我俩都是河源人,参加驻村扶贫,在语言和生活习惯上都没有太大问题。”两人进村后,带领扶贫工作队大幅提高帮扶资金的利用率,并把平安的“KPI”考核制度带进村,严格基于考核指标,在确保每年贫困户脱贫的情况下,通过村集体经济项目的投入,实现滚动开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最后根据政府配套政策,落实民生项目,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实现“双精准”脱贫。

  “扶贫工作真的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知易行难。我们由金融行业从事银行和保险业务的干部转型为带领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村官,确实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一年多来,两名平安干部扎根河源,走村串巷,从种养殖门外汉摸索成“农业专家”——在他们的带领和平安集团的定向帮扶下,连塘、洋头一千多户贫困家庭通过种养殖业增加了收入,特色产业项目也初见雏形,100亩茶园、桐公山百亩农场、洋头寨红薯基地、山猪窝柚子园等项目相继落地,“平安四宝”迎来第一年丰收。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广东省2016年度扶贫工作考核中,洋头村和连塘村的成绩在全省两千多个贫困村中名列前茅,洋头村更代表河源市参加全省扶贫工作抽查,获得了第一名。

  金融“四宝”,实实在在给低收入者保障

  “平安四宝”让连塘、洋头的村民们得到更多实惠,在遍布全国各地的更加广阔的扶贫攻坚战场上,中国平安利用集团优势,全面改进和提升扶贫金融服务,让综合金融惠及更多乡村。正如马明哲在信中所言,“平安有综合金融的优势,各子公司都有很多扶贫动作,你们可以借助农险、普惠金融或者金融科技等,实实在在给低收入者保障、借钱、省钱,帮村集体做大产业,帮贫困户谋划生计、自力更生。”

  2016年,中国平安在业内率先成立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委员会,马明哲担任委员会主任,下设农村保险业务组、农村大病业务组、农村医保业务组、农村银行业务组、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务组五个专项工作组。旗下产险、寿险、银行、信托、普惠等专业公司任各小组成员,重点聚焦“保险下乡”、“医保下乡”、“银行下乡”和“互联网金融下乡”四大业务板块,为实现脱贫目标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形成具有平安特色的金融“四宝”扶贫模式。

  具体而言,首先是大力发展农业保险,防止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截至目前,中国平安通过各类农业保险产品累计为4600万户以上农户提供超过1900亿元风险保障额度,累计支付赔款超过7亿元,近日,平安产险还在全国首推“免息免担保”保险产业扶贫模式。其次是积极承办大病保险,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平安养老险自2013年起已先后在全国数十个城市、百余个县区为农村客户提供35个大病保险项目,服务参保人数近1亿,累计支付大病保险赔款超4.3亿。此外,还有“银行下乡”,助力贫困地区打造地方特色产业,实现“造血”扶贫,截至2016年末,平安银行建档贫困户贷款余额718,392,398元,惠及10621个贫困家庭。最后是“互联网金融下乡”,积极开展“农险+融资”服务,平安联合集团旗下银行、普惠、陆金所等金融机构,助力城镇资金走向广大农村市场,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难题。

  教育扶贫,让乡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好一个贫困的孩子,可以彻底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

  中国平安也深知,“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一环!”从1994年在安徽六安捐资修建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学开始,中国平安启动平安希望公益事业已有24年。20多年来,中国平安通过修建希望小学、设立希望奖学金、开展校长培训、定期开展特色支教志愿服务、配置网络电教室、捐赠图书、乡村教师心理培训等众多公益行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安徽六安起,20多年来中国平安已在全国范围内援建114所平安希望小学,通过教育精准扶贫,用教育挖掉“贫根”。考虑到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从2007年起,中国平安启动了延续至今的平安支教行动,每年组织近千名志愿者去到希望小学进行音乐、绘画、体育、英语、文化、心理等课程的志愿支教活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开拓视野。连续12年开展励志计划,已累计为5058名大学生颁发逾1700万奖学金。2016年平安信托成立了国内首只教育慈善信托计划,致力于关爱贫困地区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此外,为了更深入地推进教育精准扶贫,中国平安在今年年初成立了教育公益理事会,除了常规的支教活动,校长、老师培训,平安还设立了校长津贴,以及校长、老师最佳进步奖。

  在今年5月27日平安29周年司庆日,中国平安宣布,将司庆日定为公益日,并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用于2017年平安支教行动升级,为平安希望小学搭建远程支教平台,输送优质课程。公益日前夕,前往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学为孩子们授课的马明哲,在信中不忘叮嘱扶贫干部借助科技弥合城乡教育差距带来的巨大鸿沟:“今年,平安运用科技启动远程支教平台,陆续上线很多优质的网络教育课程,你们可以协助村小师生参与进来,给孩子们拓宽眼界,让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听名师上课。”

  据了解,23年来,中国平安在教育扶贫、灾难救助、环境保护、社群公益等领域累计投入达3亿多元人民币。对于扶贫工作,中国平安始终不曾松懈,一直奋斗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正如马明哲在信中所说的,“我18岁高中毕业后,曾有一段下乡知青的经历,我深知农村工作难免遇到很多问题,精准扶贫道路也不会一帆风顺。但广袤的中国乡村,是一片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扶贫工作并非一朝一夕,这一路上需要攻克的难题还有很多,希望能与负责扶贫工作的同事们并肩同行,摸索更多有效可行的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给社会一个满意的扶贫成绩。”(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