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绿色信贷的工行样本

2018-02-08 20:49:23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李丹丹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李丹丹)去年6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浙江省湖州市成为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时间已经过去半年有余,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投身其中,摸索出绿色金融的新路子?上海证券报暨中国证券网记者近日走访了工行在湖州的基层分支行,在这里,既有工行系统内率先构建的绿色金融专营机构,也有对环保一票否决制的严格执行,还有对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尝试。

  探索新路子的同时,新问题也被发现并亟待解决。例如银行在支持环保型企业时,尚缺少完善的环保信息共享机制,制定“绿色名单”时缺乏统一的标准。

  绿色机制分步完善

  工行湖州分行副行长宋军向记者介绍,湖州分行完善了绿色金融机制体制建设。一方面,湖州分行制定了专业政策,贯彻执行总行《2017年绿色信贷行业政策》,将绿色行业与绿色产业的信贷管理政策嵌入到资产管理系统,通过设置综合类环境及能耗指标,甄别资源节约、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低碳经济、循环利用等领域的优势企业,分类施策,实行差别化、一贯性的金融支持政策。

  另一方面,湖州分行在全国工行系统内率先构建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具体看,在市分行本部设立绿色金融服务中心,在三个县支行设立绿色服务分中心,同时建立绿色金融服务柔性团队,运用顶层思维谋划全行绿色金融工作。专营机构主要承担辖内绿色金融工作营销管理与业务推动职能,兼具市本级与三个重点县支行绿色大客户直营与小微专营的营销职能。

  此外工行湖州分行还规范了绿色信贷操作流程,将环境风险控制纳入信贷审批流程的各个环节,明确了贷前调查、贷中审批、贷后管理等各阶段的审查要点,初步探索并建立了从风险识别—分类—评估—控制—监测的操作体系,并将环境影响评估作为客户总体评价和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

  据悉,包括湖州分行在内的整个工行浙江省分行都严把准入关,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工行浙江省分行信贷与投资管理部总经理郁晨表示,浙江分行构建了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行长亲自抓、相关部门具体抓的环保风险防控工作机制,尤其是加大绿色信贷考核,将环保依法合规作为客户准入和业务办理的必要前提,对环保违规(尚未整改结案)或环境信用评级为黑色的客户一律不得新增任何融资(含低风险业务)。

  “对于客户经理,在这方面有失职的话,对其个人有问责和处罚。”郁晨表示。

  绿色成效逐渐凸显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末,工行在湖州投放的绿色信贷余额达68亿元,较年初增加26亿元;占全部公司类贷款比重27.75%,比年初提升8.86个百分点。

  从工行浙江省分行情况看,截至2017年末,该分行环境友好类贷款303亿元、环境合格一类贷款4307亿元,两项合计4610亿元,占全辖公司信贷规模的92.9%。

  信贷余额增长的同时,湖州分行亦在探索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湖州市安吉县是产竹大县,因此从事竹制品生意的个人或小微企业众多。

  工行安吉支行行长郑月镁介绍,这类企业虽为环保企业,但往往缺少抵质押物,难以贷款,几年前工行推出“竹仓贷”特色融资产品,以企业仓储存货为质押,向上游原材料供应企业发放贷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竹制品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工行安吉支行了解,“竹仓贷”涉及专业仓储公司对库存进行监管,这部分管理费用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因此近期该行正在原有“竹仓贷”产品的基础上,优化担保方式,降低企业成本,目前正积极在向上级行申请竹制品产业集群融资方案,研究推出“竹信贷”。

  从整个工行浙江省分行的情况看,该行结合浙江经济特点,还对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小微企业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创新,如针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民宿贷”、针对生态景区开发的“旅游贷”、针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节能贷”“碳减排贷”、针对科创企业的“绿色科创贷”,针对个体经营者的“绿色经营贷”和个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贷”等。

  绿色指标将作为专营支行考核“指挥棒”

  据悉,湖州分行今年将围绕信贷投向“绿色化”战略目标不动摇,分阶段制定市场拓展与投放规划。同时,在去年构建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的基础上,初步考虑在县支行下设二级专营支行,在政策制度上予以倾斜与支持,剥离“非绿业务”,专营绿色领域金融服务,力争形成5年内绿色金融服务中心与绿色金融专营支行全面覆盖的组织格局。

  工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杨忆介绍,浙江省分行将在省分行层面专门成立绿色金融改革推进委员会,加强全省系统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做好区域、行业、客户等规划布局,明确绿色金融进退重点。其中,绿色金融考核评价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提高试点分行绿色信贷考核权重,并将绿色金融指标作为绿色专营支行的主要考核指标,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她表示,浙江省分行将进一步提高银政企三方合作,比如和发改委、金融办等部门一起搭建绿色项目库;成立绿色项目涉及的知识产权、排污权、林权、农村土地承包权、环境资产收益权等交易中心平台;加快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的发展,配备专业团队,完善激励机制,加大绿色产业与金融新兴产品的有效对接,发挥好PPP模式对绿色产业的推动作用;加强与环保部门的沟通,确保银企环保信息对称;携手财政、税收等部门,落实绿色项目专项补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争取人民银行、银监局等监管部门的支持,完善绿色金融技术统计标准和绿色金融评价体系,形成与之配套的差别化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