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集团“买全球”:连接起中国百姓餐桌和五大洲农场

2018-11-06 22:43:30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宋薇萍 王宙洁

  上证报讯(记者 宋薇萍 王宙洁)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交易分团11月6日与57家外商现场签约,达成数百亿元人民币农产品采购大单。

  这份大单囊括了来自全球五大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84家供应商的产品,包括谷物、油料、植物油、食糖、肉类、乳制品、水果、酒类、木薯、棉花等在内的农产品和食品。

  多元化采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中粮集团采购团购物车中比例最大的是由大豆、菜籽油、葵花油、棕榈油组成的油脂油料全球多元化采购。其次是优质品种粮食产品(如小麦、大米)、饲料原料替代品(如大麦、高粱)等。肉和奶粉也占据了较高的份额。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数十亿人民币的高品质牛羊肉,来自新西兰的婴儿奶粉都将从这里进入中国市场。

  油料、粮食和肉位列前三甲,这延续了近年来中粮集团海外采购的趋势。“油料和肉的进口主要是满足蛋白质需求,粮食用于差异化消费需求满足,比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得越来越多的高筋粉和低筋粉。”中粮集团交易团团长、集团党组副书记、总裁于旭波介绍说。

  随着国内经济增长、城镇化推进和居民消费升级,稻谷、小麦等口粮品种的人均消费量相对稳定,而肉、奶、糖等消费升级产品需求快速增加,并带动玉米、大豆、食糖等农产品需求增长。2010年至2017年,我国人均大米消费量下降9%,肉类增长25%,乳品增长250%,植物油增长140%,食糖增长186%。需求的提升带来的结构性短缺通过进口得到了缓解和弥补。

  “泰国香米就是满足细分需求的一个最好的例子。这并不是说中国的稻米不能满足口粮需求,而是人们需要更丰富的选择,需要多样化的产品。”于旭波说。

  2017年我国进口食品583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5%。这一次,在中粮集团的购物车中,进口酒、茶叶、水果、休闲食品的数量也明显增加,有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酒,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南非、智利的水果,来自印度、斯里兰卡的红茶,甚至还有专供国内高端影院的进口爆裂玉米。越来越多受年轻一代消费者青睐的“网红”食品走进国门。

  于旭波表示:“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对国外产品的需求正从耐用消费品向快消品、食品转移,对自身健康相关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提供更多更丰富高品质食品的供应,不仅是国内食品企业的发展机会,也是全球食品企业的发展机会。”

  “买全球 卖全球”带动产业健康发展

  中粮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也是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参与者。在中粮看来,“买全球卖全球”开放合作的过程是行业内彼此促进、互利共赢的过程。

  中粮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表示,中国市场进口在满足日益增长消费升级需求的同时,为全球农民持续增收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带动了全球农业产能和发展水平的提升,引导农产品国际贸易稳健发展,最终推动全球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实现均衡,促进全球粮食安全。以大豆为例,过去1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从3000万吨增长到9000万吨,同时也带动巴西的大豆产量从5600万吨增长到1.1亿吨,美国大豆的单产提升了20%。

  于旭波介绍说:“中粮有很多合作多年的海外客户,在加工出口的过程中受益良多,比如向日本出口大米的过程中学习了很多先进的工艺、品控的标准和流程。现在我们也是买家,在进口过程中,我们也将我们的标准和管控要求输出到出口国、出口商,引导他们进行产业升级和标准提升。”

  例如,自2014年开始,中粮集团共从柬埔寨进口70万吨大米,占柬埔寨大米出口总量的近40%,助推了稻米产业的升级和进步,实现了区域合作双丰收。2016年5月,中粮投资7500万美元在乌克兰建设DSSC码头,成为乌克兰最先进的农产品中转设施,为周边国家粮食物流体系打造出重要的支点。

  “买家、卖家、产业提升、渠道建设、信息共享,这些贸易基础要素会在互利共赢的贸易关系中带动全球经济向良性增长。”吕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