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华:反思金融危机应对得失 推动中国经济再调整、再出发

2018-12-10 17:21:18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孙忠

  上证报讯(记者 孙忠)以“中国信用:多重挑战下的动态平衡”为主题的穆迪—中诚信国际2019年信用展望会议日前在上海举行。中诚信集团创始人、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在会上认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及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十周年之际,有必要对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应对的得失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调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借此推动中国经济的再调整、再出发。

  毛振华表示,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在保障危机后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带动下,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企稳,常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地位。毛振华分析,一系列经济成就的取得,与中国在金融危机后及时采取措施稳定增长不无关系,宏观政策的调整,使得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他也认为,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刺激政策也带来了多重风险,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债务—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债务风险不断累积。十年来,中国宏观杠杆率快速攀升,目前已经攀升至全球较高水平,2017年以来随着宏观去杠杆政策的推进,宏观杠杆率增长边际放缓,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2018年以来,随着经济下行叠加融资收紧,信用事件频发,债务周期转换背景下信用风险尤其是民营企业信用风险抬升,前期累积的债务风险正逐步释放。

  毛振华同时指出,金融危机十年来,金融风险同样不断积聚。他指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投放了大量货币,导致货币政策效率递减,过度货币化问题逐步凸显。此外,融资结构不合理,企业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加剧了债务问题。

  毛振华分析,在内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大国博弈导致不确定性因素上升的背景下,2018年中国经济政策再次出现调整:宏观政策从微调到再调整,稳增长再次被置于重要位置,货币政策边际宽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财政政策力度加大,金融从“严监管”转向“稳监管”,监管力度和节奏不断调整。

  他提醒,短期非常规的调控政策可视经济情况采用,但要把握好度,不能走“债务—投资”驱动老路。他建议,经济政策仍需寻求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货币政策要注重结构性调整,防止大水漫灌;缓解民企“融资难”要防止行政命令下金融机构出现“羊群效应”,加剧金融风险;在监管上仍需继续加强对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管,遏制过度金融创新。

  毛振华认为,今年恰逢金融十周年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有必要对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应对措施进行认真反思,总结得失,以史为鉴,以此推动中国经济和政策再调整、再出发。

  他建议,在对外政策上,我国应在坚持核心利益的基础上理性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进一步扩大开放,缓释逆全球化思潮泛起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在对内政策上,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开放之路,通过减税降费、扶贫攻坚等方式提升企业和困难群体的投资、消费能力,进一步扩大内需,同时弘扬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