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将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 保持资产质量稳定

2018-12-12 19:24:05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韩宋辉

  上证报讯 作为实体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核心话题。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各家银行均用“真金白银”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并通过多种途径来强化风险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能,以保证资产质量稳定。

  近日,华夏银行在回复证监会关于其非公开发行普通股股票申请文件的反馈文件中,披露了最新的资产质量状况。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市场需求下降的背景下,中小民营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尤其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周期性行业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率有所上升。”华夏银行表示,对此,该行不断强化内部管理,狠抓授信全流程管理和责任落实,持续调整优化信贷业务结构,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着力提升新增授信质量,加大存量问题贷款清收处置力度,持续做好资产质量管控工作,信贷业务整体运行平稳。

  从银行业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批发与零售业、建筑业、采矿业的不良贷款率较高,而水电气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贷款不良率较低。以华夏银行为例,截至9月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79.81亿元,不良率为1.77%。其中,对公贷款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等行业,余额分别为95.76亿元、91.73亿元、12.38亿元、11.58亿元,不良率分别为5.59%、4.19%、1.26%、4.20%,合计占不良贷款余额的比例为82.34%。

  华夏银行表示,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属于周期性行业,在宏观经济下行期,周期性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信用风险加剧。

  以批发和零售业为例,这两个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部分批发领域企业资金紧张;同时在经济下行期,实体经济及与其相关的上下游流通环节抗风险能力较弱,信用风险有所增加。

  此外,制造业也是不良高发的行业。分析认为,制造业不良率上升,主要是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低端制造业客户经营困难,融资能力下降,出现资金链紧张、断裂、无力还款的情况。

  资产质量既取决于经济环境,更取决于银行的管理水平、风险偏好。银行应该如何提升风险管理效能、防止“病从口入”?

  华夏银行表示,公司正在持续强化对各项风险的统筹和精细管理,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策略体系,制定信用风险统筹管理方案,定期分析评估风险管理及内控整体状况,及时研究解决风险管理及内控的重点难点问题。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调整优化业务结构;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强化全流程信用风险管控;多措并举,综合运用核销、重组、证券化、批量转让、抵债等手段,切实加大风险化解处置力度,加强资产质量管控。

  在加大资产质量管控力度方面,华夏银行还加强了授信授权动态管理和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管理,深化专职审批人“联系行”、“回头看”工作机制,切实提升授信准入质量;同时加大对分支机构的授信全流程培训及合规操作辅导,突出强化授信过程真实性管理,树立合规经营理念,严防过程风险及案件发生。

  在严密防控重点领域信用风险方面,华夏银行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和宏观政策的要求,全面强化行业和区域风险管控,实施增速及总量控制、名单制管理、上收审批权限、放款核准等举措,进一步扩大对低端制造业、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等重点行业、领域的风险管控,开展存量客户风险排查,加大低质客户退出力度,深入推进信贷结构调整。

  据了解,华夏银行还加大了逾期贷款现金清收力度,综合运用打包转让、以资抵债、重组转化、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清收处置手段,持续提高清收处置工作成效。(韩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