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超/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黄兆隆

  面对券商资管核查和人事变动风暴,一批券商资管失去了方向感,这一点引起了行业内人士的关注。

  证券时报记者日前获悉,在中证协召开的资产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大会上,中证协布置券业成员围绕主动管理、通道业务、资产证券化、健全法律法规组成四大课题组,探索行业发展新模式。

  重心从通道转移

  从2000多亿元到近4万亿元,过去一年半时间里,券商资管实现了规模暴增。但其中隐藏的风险已引起监管层和中证协的高度警惕。在上述大会上,第一个主题便是加强通道业务规范化运作。

  “积极参与通道业务实际上是券商进入实体经济的尝试,但今年这一情况会改变。”一家大型券商资管子公司董事长表示。

  据了解,券商通道业务下一步工作重心是要排查风险,而不是冲规模。这种改变也让不少券商措手不及。

  “年初,我们公司制定了规模要跃增千亿的目标,这主要是通过通道业务来实现。但监管层现在对风控要求非常严格,我们将很难实现年初的目标。”上海一家上市券商资管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怎么走,我们还没有明晰的思路。”

  对于券商资管而言,规模实现暴增已成为过去式。监管层的态度也在发生改变,虽然没有禁止券商做通道业务,但其监管正在趋严,并限制了资产进一步从银行转表外的可能性。

  “券业现在要重新思考,在通道业务之后,券商资管下一个重点投入的替代业务是什么?”上述上海券商资管子公司负责人说。

  找准资产证券化方向

  资产证券化业务是帮助券商资管有效进入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该业务的机遇还来源于目前货币政策的变化。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曾表示,推进银行资产证券化与发展非信贷融资是激活存量的主要手段。

  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目前有67.2万亿银行信贷资产,这其中券商至少可以帮助实现5%资产转成证券化。

  目前,券商通过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设立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已达12笔,发行总额达246亿元。其中,中信证券动作较快,该公司2012年年报披露了资产证券化承销业务金额已达107亿元。

  对于市场普遍关注的东方证券与阿里巴巴达成的证券化项目,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陈光明表示,该项目将很快获批,有望7月份推出。

  “券商的发展思路是盯着银行,但这项业务还没有形成规模化批量运作,还需要时间来培育。”深圳某大型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负责人表示。

  也有券商已开始申报产品,宏源证券5月份向证监会上报了一款投资于车辆通行费收益权的证券化项目;中信建投也上报了名为汇元一期的证券化项目。

  公募业务7月见分晓

  大集合换成了公募业务,对于券商而言,其中有失有得,很难能让每家券商都受益。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符合监管层规定的开展公募业务要求的券商数量不到40家,其中,还有一部分券商面临相关业务人员严重不足的窘境。

  “虽然有券商在准备上报产品,但都没有上报的实际动作。监管层会在7月公布一个细则文件,确定申报思路以及证监局检查的内容项目。”中证协资产管理委员会一名副主任表示。

  不过,对于开展公募业务,不少券商高管感到压力较大。“看到市场跌成这样,确实有点信心不足,一是外部市场不配合,整个市场情绪较为悲观;二是行业内的投资团队太缺乏。”上述副主任表示。

  虽然市场环境并不配合,但券商筹备公募业务仍然积极,正在做大集合理财产品规模,以达到监管层要求的开展公募业务门槛。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3月至5月,证券业整体发行集合理财产品规模分别为306亿份、265亿份和355亿份,超出近一年平均发行规模的2倍。

  “都是为了冲规模,不少券商的大股东也纷纷出钱申购,等于为子公司申请公募资格抬轿子。”中证协相关人士说。

  不过,不少券商对于开展公募业务还缺乏长远战略发展规划。“公募业务监管更严格,尤其是产品发行必须经过审批,信息披露要求也更高,这都抬高了券商资管运营成本。”上海某上市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负责人表示,“不少券商要做公募业务,将会面临内部整合难题。因为人员调整幅度将会比较大,在A股市场没有转好的情况下,启动该业务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