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态度冷热不均

  抵触IPO重启源于信心不足

  ■本报记者 傅苏颖

  “IPO重启,在短期内可能会吸走一些资金,导致大盘资金紧张,但长期来看,可以吸纳优质公司入场,有助于提高股市的投资价值。”一位贺姓投资者在与《证券日报》记者聊起IPO重启时,也很纠结。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马甸桥附近的一家证券公司的营业厅,在与上述投资者交流过程中,旁边一位投资者有些按耐不住:“我买的股票是大盘跌的时候跌,大盘不跌的时候也跌,如果重启IPO的话,自然会分流大盘资金,包括最近推出的国债期货,更是将大量的资金抽走,我觉得现在重启IPO与行情不符,不是时候。”

  持上述谨慎观点的投资者不在少数,一位黄姓投资者也加入了讨论:“不只是我本人,实际上,我周边炒股的朋友在平时聊天的时候,都比较保守。由于IPO重启的传闻不断出现,我们都很惧怕,对大盘未来走势不是很乐观。这个不仅表现在IPO重启上,同时近期的宏观经济数据也显示出经济并不好,所以大家越来越谨慎。”

  有分析人士指出,IPO重启意味着新股又将从市场中圈钱,市场将开始“失血”。事实上,这也是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恐惧新股发行的原因。

  但也有对IPO重启持积极态度的投资者。“我非常欢迎尽快重启IPO。”一位占姓男士的观点引起了其他讨论者的注意。经过交流了解到,占姓男士是学会计专业,同时具有一定的专业投资知识。

  没等其他讨论者反问,占姓男士解释:“股价已经下跌到一定程度了,股价已经很低,如果重启IPO,新股的市盈率可能会比较低,因此反而有可能带来长期持有的机会。”

  正在此时,参与讨论的人越来越多,一位女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IPO重启是早晚的事,但是现在不是时候,要等到股市涨到3000点的时候,等大家信心比较足,市场资金比较充裕的时候推出才是最佳时刻。”

  早在今年二季度时,就有机构做过调查,指出多变的行情使得个人投资者普遍表现谨慎。通过对个人投资者的调查显示,个人投资者的证券资产在其总资产中的比重明显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个人投资者避免蒙受更大损失。针对未来行情,多数个人投资者在保持谨慎乐观的同时,更加倾向于多看少参与。调查结果还显示,个人投资者目前将IPO重启视为影响大盘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问及“IPO重启后倾向于如何操作”时,23.2%的投资者表示“重启本身不影响操作思路”,68.5%的投资者表示将减仓规避大盘下挫风险,另有8.3%的投资者表示将积极申购新股。

  有分析指出,重启IPO是中国股市走向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随着配套制度和有关措施不断完善,一些优质企业通过IPO可以实现快速发展,同样也会更好地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券商】

  翘首以盼IPO重启

  证券公司高管认为,新的活水来了,也会有新的资金跟进来

  ■本报记者 夏 青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证券公司的营业厅已经吝啬地连水都不让喝。”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这样吐槽。

  自去年9月IPO暂停之后,迄今已经近10个月的时间,证券公司业绩也大受影响。近日,IPO重启风声四起,这对于证券公司来说是重大利好。

  信达证券的一位高管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尽快重启IPO,一个健康的市场必须得有活水,新的活水来了,也会有新的资金跟进来。因此,未必如大家所担心的,发行新股会让市场跌下去。”

  另一位证券公司人士也表示:“原本A股暂停IPO的初衷是为了缓解市场持续下跌的压力,但近10个月的市场表现证明暂停IPO无效。A股在经过为期仅4个月的短暂牛市之后,就再度走入熊市,当下的上证指数和深成指数甚至比暂停IPO前还要低。因此,没有理由不尽快重启IPO。”

  近期,市场上IPO重启的传闻不断,有业内人士推测,8月或是IPO重启的一个合适时点。但摩根士丹利日前发表的报告则预计,下半年不会重启IPO。

  上述信达证券的高管表示,越是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越有必要注入活水。市场的融资功能不能丧失。“不能因为现在市场低迷,就认为时机不好,市场涨起来了,就是好时机,判断太简单了。因为,证券市场在改变,不再是以前的资金市,也不再是政策市,市场目前的反映缘于对中国未来经济的担心”。

  而证监会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过会企业已达80多家。在已过会企业名单中,国信证券和招商证券保荐的数量最多,各有7家。平安证券和民生证券紧随其后,各有5家。中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和光大证券保荐的企业数量也达4家。

  有机构研究报告分析认为,综合来看,中信、招商、广发等大券商在IPO业务上领先,IPO开闸对其有较大的正面影响。

  虽然证券公司都盼着IPO开闸,但从今年年初开始的IPO在审企业专项财务核查暴露了不少问题。部分证券公司“荐而不保”。

  据了解,在首轮IPO财务核查中,光大证券保荐的两家企业涉嫌重大财务造假。不仅如此,平安证券被开出最严厉罚单。而南京证券及民生证券保荐代表人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业内人士表示,证券从业者资质不高、能力不足、缺乏自律意识和职业操守,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尽职尽责的调查和督导,盲目追求IPO成功率的行为屡见不鲜,最终造成目前的局面。

  IPO开闸日益临近,各投行也已进入紧锣密鼓的准备阶段。消息称,目前已有包括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等多家券商正式开启新股询价摸底工作。但面临IPO重新开闸,证券公司作为保荐机构更应该思考在重启后如何履职尽责。

  不过,信达证券高管表示,在前期IPO核查之后,挤掉了“水分”,规范程度提高了,预披露制度让投资者对上市企业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这对市场来说是很好的事情。

  基金】

  已做好挖掘“黑马”新股准备

  基金公司认为,市场对IPO重启担忧早已释放

  ■本报记者 徐 科

  IPO即将重启的消息对市场信心造成冲击,A股重返弱势格局。事实上,基金经理对IPO重启的消息已有心理准备。

  “IPO重启消息从今年4月份就有传闻,市场对其担忧早已释放,开闸对市场的实际影响较弱,且持续时间不会很长。”某基金公司投资顾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投资者不必过于恐慌,本次IPO开闸后的首批企业,平均质地好于以往,或许其中蕴含不错的成长标的。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认为,由于目前正在排队的在审企业主要是创业板企业,预计受IPO重启影响最大的将是创业板,其次是中小板,主板所受的影响会很小。

  基金人士对IPO重启并没有表现出过分忧虑,然而,针对为何近期汇金增持没能提振市场的现象,接受本报采访的基金业人士认为,经济疲弱、资金面内外交困、房地产打压权重板块等因素制约A股上涨动力。

  “目前对资金面的担忧或有些过度。眼下,社会资金比较充裕,预计资金紧张只是短期现象。”某基金公司投资顾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下半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预计货币政策会维持适当水平。

  对于后市的预测,汇丰晋信认为,传统产业在经历了蜕变转型之后,未来的盈利恢复能力也将使得当前部分低估值板块存在反转的机会。从中期来看,传统产业在经历了痛苦的去产能之后,盈利水平将会得到明显的恢复和提升,这将有助于估值水平的恢复。

  大成基金表示,中国经济长期处于去产能的过程,短期内经济运行或继续低于预期。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持续低于预期,使市场对经济强复苏的预期破灭。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尽管下半年经济可能运行较为平稳,但仍存在向下的风险。因此,投资者对基本面的忧虑难以消除,汇金增持对市场的正面拉动作用较弱。

  西域投资董事长周水江表示,如果没有政策性刺激措施,经济增速继续下滑没能稳住的话,下半年行情将以震荡寻底为主。第三季度或有结构性行情,分行业和个股来看,应主要采取局部重点投资策略,选择确定性增长行业中的成长优质个股为主。“但相关数据显示,并非所有机构开始一致看空。近期,基金开始小幅度加仓。选择加仓的基金数量大于减仓的基金,加仓基金与减仓基金的比约为1.63:1”。

  【改革】

  IPO重启后才能更好推进

  监管层需要一如既往地推动改革,在顶层设计上要具有大思路和大智慧

  ■本报记者 丁 鑫

  “IPO的闸门应尽快开启,而新股发行改革则需要继续推进,不能只停留在现有的改革步伐当中。”多位业内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于IPO重启的态度。

  IPO何时重启,目前已经成为市场最受关注的话题。对外经贸大学金融产品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宋国良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IPO重启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如果没有一级市场,也就没有二级市场,整个市场也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持同样的观点。他指出,只有二级市场,而没有一级市场是一个不正常的情形,一级市场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进入,IPO重启可以给市场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日前,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截至6月21日,《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已经结束。有关部门正在对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和研究,积极吸收相关合理化建议,《征求意见稿》经修订完善后将适时正式发布实施。

  “重启IPO越早越好,如果把重启IPO比作‘靴子’,那么这只‘靴子’就应该尽快落地,重启的时间越漫长,对整个市场的影响也就更深、更长远。”宋国良强调。

  董登新认为,应该减少政府对IPO的直接干预,而是由市场自身来决定,在IPO大门开启的情况下,由投资者来决定自己的投资,这是适应市场发展的潮流,也是市场化改革取向的精髓。

  “如果为了呵护市场,新股发行就应该常态化,而不是直接干预新股发行。”对于政府在新股发行方面应充当什么角色,宋国良做出了上述界定。

  宋国良称,目前,新股发行出现了断档,这不是一个对市场发展能够起到推动作用的方法。从西方发达市场来看,也没有出现过暂停IPO的现象,所以说,一个正常的市场不应该依靠停发新股来支撑市场。

  董登新认为,成熟市场不会出现关闭一级市场的现象,而是由市场自身需求所决定。“监管层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会把业绩好的企业和不好的企业全都拒之门外,这样就使得好企业缺少获得融资机会,融资大门关闭不仅使股市失去了它本身具有的融资功能,还会使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缺少联动效应”。

  “监管层需要一如既往地推动改革,在顶层设计上要具有大思路和大智慧。”对于接下来监管层应如何推动改革,董登新做出上述呼吁。

  董登新认为,目前,改革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了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和新股发行节奏市场化两方面的任务,接下来的第二阶段,需要在制度方面有所跨越,监管层也需要将重点从上市前的审查转向上市后的监管,而这方面想要取得突破,就需要有相对配套的立法,并且要对证券犯罪进行严厉打击,这样才能推动新股发行改革迈出实质性进展。

  市场】

  对IPO的恐惧就是杯弓蛇影

  每次IPO重启在市场上所造成的都是心理层面的影响

  ■本报记者 左永刚

  “每次IPO重启都会引起‘假设性’的恐慌,而且总能因为心理层面影响引起股指下跌,市场扩容为什么被妖魔化成这般模样!”近日,一位国内资深市场人士发出上述感慨。

  “就像大病痊愈后留下后遗症一样,每次重启IPO都被‘病魔绑架’,我觉得这与投资者自身从众心理可能有很大关系。”上述人士在发出疑问的同时,也做出了大胆推测:“这也间接说明了A股投资者仍然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引进长期资金和发展机构投资者是长期任务。”

  正如上述市场人士所看到的,此轮IPO重启再次被“后遗症”所影响。7月8日,在IPO重启预期等多个消息的影响下,沪深两市股指双双大幅下跌。此时,个人投资者的从众心理再次被强化,并且很多投资者把IPO重启看作罪魁祸首,同时,“带病重启”、“大盘2500点再重启IPO”等也开始挑动市场情绪,并且大有演变成“主流民意”的趋势。

  然而,市场中也不乏冷静投资者。上海股份制与证券研究会股份制企业专业委员会主任曹俊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每次IPO重启在市场上所造成的都是心理层面的‘阴影’,其实并没有实质性、长期性的影响。”

  历史数据证明,自1990年A股市场创立以来,共发生8次新股发行暂停、7次重启。从这7次重启IPO首日及重启后一个月的市场表现看,重启短期对股指下行的影响有限:重启当日市场表现是跌多涨少,但跌幅有限。上证综指涨跌幅基本维持在1%以内,股指表现比较平稳。

  而IPO重启后一个月内股指上涨概率达到八成以上。同期上证综指表现依次为:涨1.41%、涨8.36%、涨4.23%、跌5.84%、涨2.99%、涨5.76%和涨13.51%。从这个角度来看,IPO重启不是利空而是利好。

  “因此,无所谓行情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监管层不应仅考虑对股指的短期影响,而且这更不能成为决定是否重启IPO的主要因素。”曹俊认为,通过IPO重启走出正常行情,长远来说是比较有利的。

  据记者查证,第三次重启之时,上证指数曾走出一段上涨行情,但是在一直无法突破800点,随后展开暴跌,至1996年1月初,大盘已经跌至500点附近,而黔轮胎的新股发行后,大盘开始构筑底部,1月19日探底512.83点后,一路上行,展开一轮大牛市,在当年年底飙升至1258.69点。并于2001年6月14日达到2245.44高点,期间最大涨幅达到257.02%。在此次暂停期间上证指数跌幅为12.60%,最高涨幅为22.03%;第六次重启时,上证指数一度从1700点附近最低回落到1512.52点,但随后很快就创出新高,此后更是一路上涨到6124.04点(2007年10月16日)。

  对于市场中蔓延的恐慌情绪,曹俊认为,这源于个人投资者不够专业,这也间接说明个人投资者比例过大。在市场中可以发现,机构投资者对于IPO重启没有过度反应。

  在曹俊看来,由于是心理层面影响,因此,在2500点,或者在1600点重启IPO没有本质区别。“监管层也应该考虑到长期不启动IPO,阻挡了拟上市企业的发展,这实际上也将对实体经济产生一定影响。”曹俊强调。

  据记者了解,经过此轮监管层开展史上最严的IPO公司财务大检查,已经挤干拟上市公司财务上的“水分”。2012年12月2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中介机构在开展2012年年度财务资料补充和信息披露工作时,应严格遵守现行各项执业准则和信息披露规范要求,勤勉尽责,审慎执业,对首发公司报告期内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开展全面自查工作。并要求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应在2013年3月31日之前将自查工作报告报送中国证监会。

  2013年1月29日,证监会又发布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相关问题的答复》,称如果确实出现在3月31日前无法提交自查报告的情况,根据证监会审核流程,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可提出中止审查申请,待其提交自查报告并经审核后,证监会仍将对该部分企业按比例组织抽查。2013年4月,首批30家抽查企业产生;6月,再次产生10家抽查企业。

  “经过本轮监管层的严格核查,发行上市的公司质量有望得到提升。”曹俊强调,长远来看,降低IPO重启对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还应该提高发行公司及中介机构的诚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