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资管去杠杆 料渐进清理资金池

2017-07-07 07:19:03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数据显示,从2011年底至2016年底,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从2818.68亿元飙升至17.82万亿元,五年间年化复合增速高达45%,券商资管在持牌资管机构资管规模中的占比从1.6%提升到15%左右。业内人士认为,券商资管业务的风险累积点主要在资金池业务,对资金池业务的监管应采取渐进式策略管理,旨在降低短期资金市场的流动性。

  资金池业务存流动性风险

  方正证券研报显示,券商资管资产端以债券和非标投资为主。从投资标的来看,2016年资管产品投向交易所、银行间市场的规模约5.6万亿元,占比32.6%;投向各类非标资产规模约11.7万亿,占比67.4%。从投资类型看,集合计划以债券投资为主,占比63.2%;定向计划中主动管理定向业务以投资债券为主,占比55.7%,通道业务以投资债券和非标资产为主,占比分别为15.8%和80.0%。

  资金端主要来自银行和信托。集合计划中机构投资者的资产规模占57.1%,定向资管计划中机构投资者的资产规模占99.7%,这其中又以银行和信托公司为主,占定向计划总投资规模的86.4%。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通道业务、产品嵌套业务盛行,尤其是在券商资管产品中,超过60%为银行理财资金的“通道”和嵌套业务。

  “这些通道和嵌套产品,有的是为了延长资金链条,规避监管部门对底层资产的核查,将资金投向资质较差、无法通过正规渠道申请到贷款的企业,或者是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两高一剩’等限制性行业”,某大型券商资管部门负责人表示,具体来说,银行理财以券商资管产品为通道,可以将资金投向银行理财无法投资的部分资本市场产品。

  该负责人介绍,由于一些产品法律关系模糊,且存在多层嵌套,每层嵌套时都有可能加杠杆,以至于整个链条叠加后杠杆水平极高,造成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虚增,资金体内循环,融资成本提高;同时券商作为“通道”机构尽职调查能力不足,发生风险时容易出现法律纠纷和互相推诿,显著扩大风险传递范围,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

  此外,央行日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指出,在资产管理业务中,通过滚动发行、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等方式,资产管理机构将募集的低价短期资金投放到长期的债权或股权项目,以寻求收益最大化,到期能否兑付依赖于产品的不断发行能力,一旦难以募集到后续资金,可能会发生流动性紧张,并通过产品链条向对接的其他资产管理机构传导。如果产品层层嵌套,杠杆效应将不断放大,容易造成流动性风险的扩散。

  清理资金池成监管重点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提出,要消除多层嵌套,抑制通道业务。对各类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实行平等准入、给予公平待遇。限制层层委托下的嵌套行为,强化受托机构的主动管理职责,防止其为委托机构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对基于主动管理、以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为目的的运作形式给出合理空间。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未来监管的可能动向主要包括资管去通道化和渐进式清理“资金池”两方面。一方面,监管层可能推动资管去通道化。预计资管去通道化主要影响新增业务,对存量业务影响较小,但是券商资产规模同比增速将面临缩水。另一方面,监管重点应该仍在资金池业务。监管层对监管具体目标仍较为审慎,避免引起市场的不安情绪,监管目的是为了金融市场稳定而非破坏稳定。

  “综合而言,券商资管的风险累积点在资金池业务,而资金池业务天然的逻辑就是对资金进行重新组合追求更高的效率、更大的利润,监管要限制资金池,必然会在效率和利润两方面有所牺牲。”任泽平强调,但是监管层的监管措施并未“一刀切”,表现出很大的灵活度。因此,对于资金池业务,应采取渐进式策略管理,旨在降低短期资金市场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