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控股券商在路上 新红利助阵打赢翻身仗?

2018-05-10 09:12: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张欣培

  外资金融机构正在用速度表明对国内资本市场的浓厚兴趣。距离《外资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仅10日,瑞银证券、日本野村控股相继提交了申请。

  而更多一批或正在路上。证监会此前透露,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过程中,欧洲、亚洲等多地大型金融机构就开始了解,并表示正在积极准备相关材料、提交申请。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有合资券商的外资股东也在积极准备。

  国内资本市场开放力度的加大,吸引了境外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合资券商在国内发展并不顺利,也有数家外资股东退出合资券商。

  巨大的吸引力

  5月8日晚间,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野村控股株式会社等已经于今日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设立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野村控股株式会社拟持股51%。证监会将依法、合规、高效地做好相关申请的审核工作。

  另一方面,瑞士银行有限公司提出对瑞银证券控股的股权变更申请,在当日就给予了受理与否的答复。

  关于更多合作内容,野村控股对记者的回复是,“我们已经提交申请在中国境内设立一家合资证券公司。目前,我们正在和有关方面磋商细节,不方便进行评论。”

  申请在华设立外商投资券商之余,野村控股全资子公司野村证券也开始在人才上进行准备。5月8日,野村正式任命陆挺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原为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

  实际上,野村控股已布局中国多时。公开信息显示,野村证券在1982年就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办公室。2014年5月,野村控股与国内企业成立中外合资资产管理公司。同年9月,野村控股与国内企业成立中外合资股权投资基金。

  “就算外资可以控股,合资券商在国内发展也还是有很大挑战。对于野村来说,更大的意义在于国际化布局,中国业务也是其国际化布局的重要一部分。”5月9日,一家上市券商的非银研究员向记者表示。

  开放之后

  此前合资券商一直发展遇阻的原因之一被认为是受限于单一的业务。而此次《管理办法》则放开了在业务上的限制。允许新设合资证券公司根据自身情况,依法有序申请证券业务。且允许外资控股。

  实际上,合资券商在国内已存在许久。从1995年首家合资券商中金公司成立至今已超过20余年,但尴尬的是,合资券商的发展并不顺利。更有数家外资股东最终退出合资券商。此次将外资投资“由参转控”、放开业务范围是否会改变这一局面?

  “证券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从一些境外券商的国际布局可以看出,整个过程是漫长的,很难快速成长。在国内,无论是投行、自营还是经纪,都需要积累很久才可能打开市场。更何况目前国内券商之间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深圳一家中型券商非银研究员表示。

  该研究员认为,在国内申请设立控股合资券商更多是境外金融机构的全球化布局,比如野村控股。“对于他们来说,要想在短期实现快速发展基本不可能。但从长期来看,国内的证券市场空间巨大,还是有机会的。”上述研究员认为。

  一家沪上中型券商高管则直言,很难判断外资控股的合资券商在国内未来发展如何。“无论是瑞银还是野村,都是在国内开展业务比较早的。其实对于此前没有在国内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来说要申请可能会比较谨慎,因为了解有限。”该研究员向记者表示。

  “之前合资券商发展不理想,变成控股股东就会实现飞跃发展并不现实。这些外资券商在开展现有业务上并不比国内券商有优势。在现有格局下去和国内券商争抢客户非常难。”上述沪上中型券商高管向记者表示,放开外资控股短期影响十分有限。“长期还要看监管层的政策。”

  平安证券非银团队表示,目前我国证券公司中合资券商仅十家左右,营收及净利润占比不到行业的3%,本土券商在地区资源、客户黏性等方面占据明显优势,因此即使有所放开,短期内大型券商的全业务优势将依然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