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以来最低盈利记录 光大证券2018年净利润1.03亿元

2019-03-28 10:25:44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汪友若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3月27日晚间,光大证券披露2018年年报,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77.12亿元,同比下降21.61%;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下降96.57%。创下了其自2006年以来的最低盈利记录。

  业绩大幅缩水:海外投资失败

  光大证券2018年业绩低谷的主要原因是三年前一笔海外投资的失败。这让光大证券大幅计提预计负债及资产减值准备,共计减少2018年度合并利润总额约15.21亿元,减少合并净利润约11.41亿元。

  光大证券此前公告,称由光大资本下属子公司光大浸辉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浸鑫基金投资期限于2019年2月25日届满到期,因投资项目出现风险,浸鑫基金未能按原计划实现退出。

  尽管在这场投资中,光大资本对浸鑫基金的投资仅为6000万元,但根据此前签订的《差额补足函》,在两名优先级合伙人不能实现退出时,光大资本须承担相应的差额补足义务。因此,光大证券计提了大额预计负债及资产减值准备,造成业绩缩水明显。

  多方争执:投资失败 谁来买单?

  在计提减值准备时,光大证券并未对差额补足部分进行全额计提,而是计提了14亿元预计负债,约占两位优先级合伙人出资35亿元的40%。光大证券表示,目前该《差额补足函》的有效性存有争议,光大资本的实际法律义务尚待判断。

  有法律界人士向记者表示,为确保各类投资项目及借贷项目的收益或者债权的实现,差额补足作为一种常见的增信措施被大量应用。但实践中各方对差额补足的争议不断,对差额补足的不同定性将直接影响差额补足条款本身的效力、责任承担方式和补足范围,对差额补足义务人和权利人的利益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年报显示,2019年3月13日,光大浸辉与浸鑫基金共同作为原告,将此前海外投资项目的合伙人暴风集团及其实际控制人冯鑫告上法庭。要求被告赔偿因不履行相关协议下的股权回购义务而导致的部分损失,以及其他费用,合计约为7.51亿元。但需要指出的是,暴风集团近年来在资本市场表现欠佳。根据业绩快报,暴风集团2018年亏10.9亿元,同比下滑2076.43%,其市值已从最高的400亿元滑落至目前的约30亿元。并且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冯鑫持有暴风集团的95%股份都已经被质押。

  另一方面,根据公开信息,上海浸鑫基金还云集了包括招商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简称“招商财富”)、上海爱建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爱建信托”)等14名知名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者,资金募集规模超过52亿元。其中出资最多的是招商财富,共出资28亿元,持有浸鑫基金53.82%的股权。

  日前,招商银行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王良在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公开回应了这笔投资。他表示,作为优先级合伙人,招行的出资享有多重保障。未来将通过积极的沟通,推动各方履行合同义务,使得理财资金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维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至于具体采取何种措施更好地化解风险,会不会采取诉讼的方式,王良表示还不便透露。

  从乌龙指到海外投资踩雷:风控是道过不去的坎

  海外投资失败对于光大证券的影响还不止这些。

  年报内容显示,除上交所下发监管工作函以外,2019年3月18日,上海证监局一连出具三份公告,分别要求光大资本责令改正,对光大证券采取行政监管,责令其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并提交合规检查报告,同时对光大证券现任董事长薛峰采取监管谈话行政监管措施。

  沪上某中型券商非银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券商董事长被监管谈话的情况在业内并不多见。“虽然公司并不会因为单纯的高管被监管约见而扣分,但是机构之后是否会因相关事项遭受处罚是关键所在。”

  上海证监局官网披露的文件显示,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子公司管控机制不完善,对子公司管控不力,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二是公司对重大事项未严格执行内部决策流程;三是公司出现风险事件时,未及时向中国证监会及上海证监局报告。

  从“816乌龙指事件”到海外投资踩雷,背后折射出的或是光大证券风控系统的缺位。(汪友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