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重组被否原因的“猜谜游戏”可以休矣。上证报记者观察发现,监管部门近期对并购重组的审核披露出现了细微变化:即在披露上会审核结果的同时,对重组被否原因予以同步公告,整个审核流程的信息披露更加及时透明。

  11月20日,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召开2013年第38次会议,根据审核结果,洪城股份、国电南瑞的资产重组方案获得有条件通过,而创维数字借壳华润锦华的方案则未获监管部门“放行”。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审核公告中,新增了并购重组委对华润锦华的审核反馈意见,公司的被否原因“一目了然”。

  事实上,并购重组审核意见反馈的“提速”此前已露出端倪。今年10月17日,上海莱士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上会被否。次日,并购重组委以补充公告的方式披露,上海莱士重组被否的主要原因是,拟收购标的邦和药业2013年年底取得GMP认证存在不确定性。

  回看以往案例,在并购重组审核之后,反馈结果的发布往往要在数月之后,由此导致市场对相关公司被否原因猜测纷起,投资者甚至上市公司都无法及时知晓真正原因。

  例如,昆明交投重组上海科技的相关方案今年5月14日遭监管部门否决;公司在6月14日方披露监管部门向其下发的不予核准决定,且相关公告仅选择性披露了部分内容;直到7月12日,证监会网站才完整披露了公司重组被否的真相。

  “上市公司重组事项对股价影响非常大,投资者对审核结果都极为关注,但在以前,由于审核反馈信息披露不够及时,投资者无法第一时间知晓公司重组被否究竟是硬伤还是瑕疵,无法据此做出继续持股或卖出的决策。”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

  从实际案例看,由于涉及问题并非实质性障碍,部分公司在重组审核被否后,立即启动了继续推进重组的事项。“如能第一时间获知问题的严重性,有利于投资者及时做出后续的投资判断。”上述人士说。

  从监管风向看,从拟IPO企业预披露材料提前披露,到拟IPO企业名单和并购重组审核企业名单定期公布,都可清晰折射出监管层对及时、准确、透明、公开的信息披露要求。

  在并购重组方面,监管部门亦在不断完善审核机制。就在本月上旬,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将推动跨部门平行审核机制,缩短并购重组在审核路上的时间,提高审核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