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核查扩容 被否项目入列

2016-11-01 07:56:2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IPO的核查利剑仍然高悬于审核长队上空,覆盖范围也正在进一步扩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位投行人士处了解到,监管层正在更大范围内启动IPO核查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此轮核查是今年年中的IPO财务核查的延续和范围扩大。

  但与往常不同的是,近期的核查范围正在进一步扩大,除正常的IPO排队、借壳上市等项目外,主动撤回甚至已终止审核的项目也成为了被核查目标。另一方面,也有部分排队企业在项目核查的“全覆盖”预期下,希望尽快推动IPO节奏,主动迎接核查的到来。

  10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部分券商人士处确认,当前已有具体的被否项目被明确为监管层的核查对象,且相关项目IPO的被否原因与核查内容并无直接关联。

  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10月27日,沪深两市目前仍有757家企业处于IPO排队状态,而年内已有57家公司终止审查。

  事实上,IPO核查的严格化是监管层对新股发行环节进行高压整顿和治理的再进一步。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更大范围掀起IPO核查风暴,一方面是在进一步规范资本市场的发行运作,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强化过程监管、责任监管,对IPO排队、申报发行人、中介机构形成一定的震慑作用。

  被否项目入列

  10月30日晚,多位投行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监管层正在强化新一轮的IPO核查工作,并在核查对象、核查内容等要素上进行了升级。

  “(核查)将针对发行人的财务情况、历史沿革、股权问题及可能存在的信息披露问题展开,覆盖范围也将在原有基础上再次扩大。”上海一家券商准保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据业内人士透露,核查范围将不仅限于IPO、借壳上市排队企业,甚至连部分撤回材料或申请被否的IPO项目也可能成为核查标的。

  “现在一些项目不仅针对排队审核的企业,就连撤回材料,甚至连申请被否的公司也可能成为被核查底稿的对象。上周IPO核查的项目当中,就包含了这一类公司。”北京地区一位接近监管核查团队的投行人士表示,“这说明IPO的核查范围正不断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被否项目与IPO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问题或信披违规并无直接关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今年IPO被否的一家东北拟上市公司,其被否原因与支撑其核心技术的一项专利权属纠纷尚未完成理清有关,但其仍然在上周成为了核查对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发现,上述拟上市公司的发行申请早在今年上半年的一次发审会中就遭到了监管层的否决,彼时发审委曾围绕其专利事项提出多项质疑。

  “(上述)项目问题主要是核心技术的权属少了材料,找纠纷方索要的时候,因为对方知道公司要上市,于是就提出了比较多的条件,这让公司在上市审核中比较被动。”上述被核查项目的保荐券商人士透露,“相当于项目本身是因为一些权属问题被终止的,但上周还是成为核查对象了。”

  然而,专利权属纠纷并不意味着IPO申报存在违规,前述券商人士也坦言,监管层的核查原因,大概率与对IPO项目的否决本无关联,而是核查范围扩容的结果。

  “并不是说项目被否了才核查的,而是核查把被否项目也列入了范围,所以我们也在对底稿进行准备。”该人士同时表示,弃项被核查的情况或并非孤例。“核查范围明显扩容了,这一段时间可能还会有其他被否或主动撤回的项目被核查。”

  在核查范围扩容、力度加大的高压态势下,也有部分公司选择主动“拥抱”核查。例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日前获悉,杭州的一家农业上市公司主动要求监管层核查。

  “因为现在企业担心如果不核查的话,IPO会遭遇阻力,之前公布的几个案件都是农业企业,所以企业也担心和行业有关。”一位接近上述拟上市公司人士透露。

  强化过程监管

  有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对IPO项目的核查延伸至撤回、被否的项目的可能性,早年也曾被业内所探讨。

  “这个问题早些年也有过讨论的;出发点就是对IPO审核不以结果导向,而是以过程导向来核查执法,强调对IPO的过程监管。”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其实相当于是进一步在明确和落实包括券商、会计师事务所等在内中介机构的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3年IPO暂停期的财务大核查时期,曾有不少公司因种种原因主动撤回材料。在业内人士看来,针对此类项目的“秋后算账”,也能够对IPO申报长队形成过滤和警示作用。

  “一些不规范运作的公司的确对上市申报等事情存在侥幸心理,中介机构也会从中配合;有时候公司看到有压力了会主动选择撤回材料,还有些公司被否了,就算申报阶段存在问题也不会被追究,但这种状态目前看正在发生变化。”前述上海地区准保代称。

  该准保代坦言:“监管层正在用行动来诠释,无论是否撤回、是否通过,申报人都要满足IPO审核环节的合规事项,否则存在的违规情节仍要被追究。”

  另一个与此次IPO核查有关的特征也被业内所关注,那就是核查工作的常态化。

  事实上,今年年中以来证监会开展并不断升级的监管核查,也激起了不少投行人士对两年前IPO暂停阶段的财务大检查的回忆,只是这一次,IPO的申报和批文却并未暂停。

  虽然2013年的财务核查曾被明确为常态化监管的手段之一;然而此次“边发、边审、边核查”,让业内人士感受到了更加强烈的“常态化”味道。

  “专项核查并不是临时起意,或为了找出问题而检查;核查并没有影响到正常的宏观发审流程,该发的批文并没有不发,但一边也对排队企业进行底稿核查。”深圳一家券商保荐代表人评价称,“这样的状态,意味着IPO的核查将更加常态化、日常化,我认为不排除IPO检查未来有被制度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