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 传递六大信号

2016-12-10 09:40:4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重要原则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对指导明年经济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要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进关键领域工作取得突破

  ◎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

  ◎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据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7年经济工作,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预期,坚定推进各项改革,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效益提升,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成绩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矛盾仍然突出,一些领域金融风险显现,部分地区困难较大等。对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会议指出,2017年要召开党的十九大,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对指导明年经济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进关键领域工作取得突破。

  会议要求,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要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完善法治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开放领域,积极吸引外资。要继续做好各项民生工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2017年经济发展六大信号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7年经济工作。

  会议认为,2016年我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2017年要召开党的十九大,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会议字里行间的表述,传递出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六大重要信号。

  信号一:明确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重要原则

  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对指导明年经济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进关键领域工作取得突破。

  十八大以来,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将稳中求进作为工作总基调。

  “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从经济领域提升到治国理政重要原则的高度,是在对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各方面发展特点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覆盖全方位工作的基本原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指出,稳中求进要为经济筑底创造条件。坚持稳中求进,核心是稳政策、稳预期。宏观政策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用稳定的政策稳住市场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实现经济筑底企稳,不能急于求成,要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

  会议要求,要继续做好各项民生工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张立群说,稳中求进,一条底线就是民生要稳,不论改革还是发展,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民生。明年要继续下大力气落实精准就业、精准扶贫等保民生工作,做好社会政策托底。

  信号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入“深化之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会议明确,20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响攻坚战。“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绝非一日之功,正因其推进难度大、短期难见效,更需要久久为功的韧劲和战略定力。”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说。

  会议要求,明年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

  “明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特点在于‘深化’二字,改革的本质是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这需要时间。”张立群说。

  推动五大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突出重点,与相关领域改革有机结合,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王一鸣认为,去产能要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去库存要以化解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为重点,去杠杆要分阶段有序推进,降成本要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补短板重在补“软件”短板。

  信号三:加快推进一批基础性关键性改革

  破解发展难题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助力。会议提出,明年要加快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明年一些关键性的重大市场化改革绝不能放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说。

  彭森认为,包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在内,一系列重点领域改革必须取得突破可持续性进展,从而增加有效的制度供给。

  “经济运行更加健康、平稳、可持续,关键要有体制机制保障,需要一些重点和关键领域改革坚定不移推进下去。”张立群说,全面深化改革已到深水区,涉及很多重大利益的调整。把握好稳和进的关系,对于顺利推进各方面改革至关重要。

  信号四:大力振兴实体经济

  会议提出,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专家指出,经济下行压力之下,资本“脱实向虚”令实体经济发展面临更多挑战,会议释放提振产业发展的重要信号。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说,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做好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

  “振兴实体经济主战场在制造业,关键在存量,核心是创新。”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说,除了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更重要的是用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不可忽视的是,一些资金“脱实向虚”,扰乱实体经济信心。姚洋认为,破解这一问题,需要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让老百姓有更多稳定的投资渠道,引导资金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专家建议,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15,还需要诸多综合改革措施配套,包括财政资金的支持和引导。

  信号五:加快研究建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2017年房地产市场动向备受关注。会议提出,明年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发展不能只靠一时的应急政策,关键要解决内火,完善制度建设。”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和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会长柴强说,建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关键要处理好住房消费和投资、房地产和经济增长、存量房和增量房之间的关系。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认为,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关键要稳定市场预期,减少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从此次会议看,下一步应加快住房制度、土地供应制度、住房金融体系、房地产税收制度、房地产市场规制、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制度建设,以长效机制引导市场稳预期。

  信号六:多举措释放扩大开放积极信号

  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如何加大开放力度?会议提出,明年要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完善法治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开放领域,积极吸引外资。

  “这意味着明年中国将以更快步伐更深融入世界。”张立群说,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助于夯实自己的增长基础,也在共商共建共享中为促进世界经济恢复良好发展态势做贡献。

  “会议把积极吸引外资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传递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积极信号。”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说,一系列举措通过对外开放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与国外投资者实现互利共赢。

  “当前我国吸引外资已超越了过去靠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的阶段,而转向更多依靠优良的投资环境和完善的法治建设。”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部主任刘英奎说。

  刘英奎认为,虽然我国对外投资规模已超过吸收外资规模,但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发达国家仍然具有技术管理优势,我国仍需要通过积极吸引外资汲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新技术制造业、高附加值服务业,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