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流动性便利”助力资金面回暖 央行逆回购缩量

2017-01-23 07:01:3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媛

  央行宣布“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后的首期公开市场操作缩量。昨日,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维持相对充裕格局,隔夜期限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一周多来首次下跌。

  市场人士指出,“临时流动性便利”助力资金面回暖,旨在保障春节前的资金供应,但此举为临时性举措,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也不能等同为降准。此举虽然降低了春节前市场对资金面的担忧,但春节后仍将面临不少资金到期回笼压力。

  据央行公告,1月22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600亿元逆回购操作,14天和28天逆回购操作量各3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继续持平于2.40%和2.55%。

  该操作量较上一交易日缩量逾四成,同时,昨日还有1175亿元1年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即便如此,好在央行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补充了流动性,22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情况继续宽松。

  22日非银类机构仍在休假。据交易员透露,当天银行间市场延续了上周五资金面相对宽松的局面,全天资金供给相对均衡。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虽多数上涨,但涨幅已较上周收敛。当天隔夜Shibor利率大幅下跌了18.70个基点,为一周多来首次下跌,1月期Shibor利率也下跌了1.16个基点。

  央行在1月20日下午宣布,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为在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临时流动性支持。央行称,此举是为保障春节前现金投放的集中性需求,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操作期限28天,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

  市场人士指出,此举主要是为了保障春节前的资金供应,为临时性举措,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更不能等同为降准。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此次操作不是降准。因为此次流动性便利操作仍需要银行付息,而准备金是银行自有资金,无需付息。同时,该流动性便利在到期后要归还,属于再贷款性质。因此,该流动性便利操作更多属于公开市场投放流动性的工具,与准备金率调整完全不同,不可混淆。

  下周是春节前最后一周。据Wind数据显示,下周公开市场到期逆回购量为4600亿元。业内人士称,由于央行“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稳定了市场预期,春节前最后一周央行有足够的工具来继续保持资金面的平稳。连平称,可以预期,这一临时流动性支持将明显缓解市场紧张,促进市场流动性平稳。

  【相关阅读】

  央行出定制“特辣粉”安抚市场 为何不降准?

  “这不是市场之前疯传的降准,本质是一个不要抵押物的28天期逆回购”,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对证券时报记者总结。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则用更为辛辣的措辞笑称,“这不是特辣的粉,这是降价的麻辣粉而已。”

  央行首次祭出“临时流动性便利”利器 非“定向降准”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受节前外汇占款持续减少、提取现金、准备金上缴、税收交款和1月信贷可能投放较多的影响,近期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持续紧张,市场利率水平上升明显。尽管央行连续在公开市场进行资金投放,但资金紧张的压力不减。在此情况下,仅凭各类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不足以缓解市场紧张形势,因而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适时出台。

  央行旗下媒体:“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释三信号

  央行旗下《金融时报》1月23日刊发署名“赵洋”的评论文章指出,“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甫一公布,立即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这一创新型操作工具,在春节前的时点,承担着重要的稳定流动性的任务,同时,也向市场传递出丰富的政策引导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