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经济智囊把脉中国经济 经济“L”型增长有望进入下半程

2017-03-20 07:36: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梁敏

  最近两天,中外经济智囊们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上,集体为中国经济把了一次脉。把脉的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趋稳,“L”型增长有望进入下半程,从“降速”阶段转向“提质”阶段。并且,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还将继续担当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经济“L”型增长有望进入下半程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一系列积极变化,经济增速缓中趋稳,工业生产价格由负转正、企业效益由降转升、就业增长超出预期,特别是制造业、民间投资等市场力量主导的内生性指标触底回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这些都表明经济趋稳的因素不断积累,“L”型增长有望进入下半程,从“降速”阶段转向“提质”阶段,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成为主旋律。

  其实,中国经济增长趋稳是与会专家的普遍共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副总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今年经济增长的目标是6.5%,从大方向看,经济目前趋于企稳。同时,结构调整也在改善,服务业占比在上升,消费占GDP比重也在上升,这些都是好事。

  记者还注意到一点,西门子首席执行官凯飒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会前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中国的伟大转型》,其中就阐述了其对中国经济转型的理解:中国新的关注点不再是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而是关注经济质量的提高,“新常态”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举措。目标是到2025年,让“中国制造”成为创新和品质的代名词。

  继续担当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去年中国经济增长6.7%,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居首位。与此同时,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同样居于全球首位。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在保持自身快速增长的同时,还将继续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王一鸣表示,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将有效减缓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他给出了一组十分亮眼的预测数据:今后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口规模有望达到8万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口规模将超过2万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型,将持续提升全球市场需求。

  此外,今后5年,中国将吸收6000亿美元外商投资,而对外投资将达7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不仅为持续低迷的全球投资与贸易注入动力,也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王一鸣说。

  这一观点得到经合组织幕僚长加芙·拉莫斯的认同。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虽然有所减速,但是中国依然会是全球经济增长引擎。

  去年8月份接替朱民履职IMF副总裁的张涛是今年首次亮相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他表示,新兴市场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过去几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今后还会继续按这一比例为全球经济增长作贡献。特别是中国、印度、印尼等新兴市场的亚洲国家,会继续引领全球经济稳健前行。

  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来自于改革红利的释放。在谈及中国经济时,供给侧改革也是与会人士热议的话题。对于下一步如何发力供给侧改革,大家也贡献了智慧。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今年是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之年,深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范围和任务要扩展,二是手段要深化。不仅要盯着去产能的目标进行管理,还要研究用市场化的手段去实现,不能只记得目标而忘记改革。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则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内生增长动力不足、风险隐患增多的问题。必须从供给侧聚焦发力,通过深化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他认为,推进供给侧改革,要扩大高端供给,增加基础设施、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则强调,企业面对供给侧改革必须要改变自己的商业模式,人力资本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关新闻】

  财金高官齐声警示风险:过度金融化已让实体经济不堪承托

  当下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发达国家,2016年全年金融业的利润与全国国企的利润相当。

 

  求解中国新型城镇化“难题”

  专家们还提出,在城镇化过程中,要避免并化解因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而导致的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推高实体经济发展成本等问题。